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心肌细胞按生理功能分为两类: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及心室肌,胞浆内含有大量肌原纤维,因而具有收缩功能,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除此以外,还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而无自律性。另一类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包括分布在窦房结、房间束与结间束、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普肯耶纤维中的一些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胞浆中没有或很少有肌原纤维,因而无收缩功能,主要具有自律性,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同时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无论工作细胞还是自律细胞,其电生理特性都与细胞上的离子通道活动有关,跨膜离子流决定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根据心肌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又可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希-普细胞。其动作电位 0 相除极由钠电流介导,速度快、振幅大。快反应细胞的整个 APD 中有多种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参与。 慢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其动作电位 0 相除极由 L-型钙电流介导,速度慢、振幅小。慢反应细胞无 Ik1 控制静息膜电位,静息膜电位不稳定、易除极,因此自律性高。有关两类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比较见表 1。 表 1 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比较 参数 快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 静息电位 -80~ -95mV -40~ -65mV 0 期去极化电流 INa ICa 0 期除极最大速率 200~ 700V/s 1~ 15V/s 超射 +20~ +40mV -5~ +20mV 阈电位 -60~ -75mV -40~ -60mV 传导速度 0.5~ 4.0m/s 0.02~ 0.05m/s 兴奋性恢复时间 3期复极后10~ 50ms 3期 复 极 后100ms 以上 4 期除极电流 If Ik, ICa, If 二、静息电位的形成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是指安静状态下肌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一般是外正内负。利用微电极测量膜电位的实验,细胞外的电极是接地的,因此 RP 是指膜内相对于零的电位值。在心脏,不同组织部位的 RP 是不相同的,心室肌、心房肌约为-80~ -90mV,窦房结细胞-50~ -60mV,普肯耶细胞-90~ -95mV。 各种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有很大差异,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位于细胞膜和横管膜上的离子泵。如Na-K 泵(Na-K pump),也称Na-K-ATP 酶,其作用将胞内的Na+转运至胞外,同时将胞外的K+转运至胞内,形成细胞内外Na+和K+浓度梯度。Na-K-ATP 酶的磷酸化需要分解ATP,通常每分解一分子ATP 可将3 个Na+转运至膜外,同时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