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1.(·太原模拟)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B.分封有助于巩固大一统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解析:选 A。根据材料中“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可知,班固认为由于武帝推恩导致本末俱弱,使得王莽生其奸心,故 A 项对的。2.(·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高三摸底考试)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的开篇写道:“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由此可见,外戚干政的实质是( )A.皇帝依托外戚克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君主专制的深入强化D.铲除同姓刘氏诸侯王势力解析:选 C。材料反应是“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并不是仅靠自己的道德修为,还要仰仗外戚的协助,外戚之因此可以干政,重要是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故 C 项对的。3.《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阐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原则 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C.引起了乡民议政的热潮 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解析:选 D。九品中正制是由于汉末动乱,“人士流移,考详无地”,而新建立的人才选拔制度,其最初不以门第族望作为选官原则,而以乡民议论作为评判人才原则,适应了曹魏选拔人才的需要。4.[·江西赣州十二县(市)高三联考]唐初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但后来借口李世民即位前曾任此职,唐朝便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唐代中央机构的这一变动反应出统治者的深意是( )A.为了变化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B.力图保持三省长官之间的权力的平衡C.竭力维护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D.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解析:选 B。根据题干中“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可知其目的是分割尚书省权力以达到三省权力的平衡,故 B 项对的。5.(·河北保定高三摸底考试)西汉设置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深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应了古代中央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