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涯规划的内容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过或问过这个问题,如果非得用规划这个词,我也不知道到底在规划什么,因为规划这个词很容易跟计划联系在一起,当今社会天天在变,计划没变化快,有什么好计划的?这生涯规划或职业生涯规划从西方发明百年来传入中国就一直就这个名字,我们也没必要去探究当初为啥取了个让人费解的名字。实际上生涯规划是个很大的概念,让我们一生的角度去俯瞰我们在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叫规划也没啥错。谈到生涯规划必须谈到舒伯,这个在生涯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提出的生涯发展阶段论已经成了生涯概念的丰碑。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论把人生大致分为 5 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生涯任务,如果前一个阶段的生涯任务没有完成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展,这种影响持续存在,直到解决为止。如果不解决,那也没问题,纠结迷茫着吧,比如大学专业不想学啊,打游戏谈恋爱度日啊,在职场乱跳槽啊,衣食无忧时突然空虚寂寞冷?!说直白点,就是很容易把人生过得七零八落的。扯远了,我们今天只谈中学生生涯规划到底做啥。我们常说的中学生生涯规划的对象是 15-18 岁之间学生,大致在初四一一高三之间。这阶段的学生处在探索期的前期,这个阶段的生涯课题是1、能力与才能的进一步成长2、独立性发展3、学习计划的选择4、适合自己专业,工作的选择5、有关专业技能的发展前 3 个还好说,多数学生正在进行中,但 4 和 5 就难住了很多的家长,怎么选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呢?说简单也简单,探索期嘛,就是两个探索:1、自我探索2、环境探索也有人叫他们内探索和外探索,自我探索大致就是从个人兴趣、性格特质、天赋能力、价值观、愿景等各个角度去认识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独特性,看到人与人的差异不同点,建立一个自我的概念,找到一个自我认同感。上升到哲学问题,就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职业)。看到人可能有人吐槽,老子一辈子都没想明白,你让一个孩子想明白?实际上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角度来说,这不是我想让孩子明白,而是这个年龄到几乎每个青少年都会想的问题,而且多数人会自己去找这种认同感。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了解一下西方心理学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理论。换句话说,这是人本性的需要,挡不住。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自我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找到自我认同感、会在现实生活中在职业中选择一些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这时候环境探索就尤为重要了,环境探索大致又分为宏观环境、行业、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