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做一个播种的人——《乙烯》课后反思本学期我的公开课选择的是鲁教版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自第三章起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对于高一学生还是有一些理解难度的,但是在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的学习时,学生已经有了相关内容的铺垫,所以整体来看,本节课的难度并不是特别大。 一般来说,《乙烯》这一节都是通过石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引入的,我就在想我能不能有创新的地方。因为我对南京比较熟悉,我知道南京的石油化工产业非常发达,就想能不能从以扬子石化为代表的南京石油产业来引入,那假如直接提南京就很突兀,所以就从我本身引入,“南师—南京高校—学生对南京的印象—南京石油产业—扬子石化”这就是我的引入思路,为什么中间还要介绍南京高校呢?是因为我想让学生拓展一下眼界,知道有很多好的大学。但是这个引入有一点问题,稍后会分析。引入之后就是一节课正常的流程,石油和石油的炼制过程,这一部分学生了解即可,但要明白为什么石油分馏之后还要接着进行裂化和裂解。 石油裂解气里最主要的成分是乙烯,就从石油过渡到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乙烯。这一部分我引用了扬子石化的相关数据。是为了呼应开头我用扬子石化来引入,那么这样我的引入会就贯穿了这一节课,不是为了引入而引入。介绍乙烯的用途时,除了联系生活,还联系了生物上乙烯可以作为植物激素,体现了学科之间的关联。讲乙烯结构的时候设计了一个环节是学生自己动手搭建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希望学生通过动手加深记忆。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层层递进,设置了不同难度的三个加成反应来练习。最后进行课堂总结以及两道练习题。一道针对石油炼制过程的变化,是对前边的补充;一道是针对乙烯,这道题稍有拓展,表面是考四氟乙烯,实际上还是考碳碳双键的性质。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自己还是挺满意的,因为整个教学思路是非常清楚有条理的,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设置了学生动手环节,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进行了情感教育,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感谢同组的老师给我指出。 1.重点不够突出。彭老师指出,当你的一节课每一部分都很精彩时,重点就不能凸显出来。那我本节课的重点是加成反应,而我在前边花的时间有一些多,因此在讲加成反应的时候实际是有一点仓促的,应该对石油的内容进行精简。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引入过长,一般引入时间 1—2 分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