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要把农民主体意识培育与乡土文化重塑相结合,发扬乡土文化黏性,把分散的农民群体通过家乡情凝聚起来,以故土情怀,提升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使其关怀家乡进展,积极主动参加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内在活力,教育引导宽阔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4-2024 年)》也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列为战略规划的基本原则,要求各级政府“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体现。基层政府要提高认识,切实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治理主体和受益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才能落实落地。 要清楚认识当前“农民”的特点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在我国,“农民”一般是指户籍制度中具有“农业户口”的群体,是过去“长期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但随着社会分工与人口流动,我国农民逐渐分化出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兼业农民、农民工、商业型农民等群体。他们有的留守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有的已脱离土地,甚至进城定居。当前不少地方推动乡村振兴,只是把仍然留守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农民,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而忽视其他农民群体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要提高认知,充分挖掘不同农民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如留守村庄的传统农民,一般年龄较大,是对农业与村庄历史最熟悉的人群,是乡村进展最好的“乡愁”文化资源; 新型职业农民,是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 兼业农民与农民工是弥补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的主要人力资源; 而经商型的农民精英,则是一批有能力为家乡进展建设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乡贤”。推动乡村振兴,应根据农民群体的不同特点,充分挖掘利用不同农民群体价值,因才用人,真正发挥全体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要提高农民参加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与能力。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一些地方出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