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入静放松音乐_太极拳松静的意义与妙用 毫不夸张地说,种类繁多的内家拳无一不把放松和入静作为首要的要领。对于内家拳的代表陈、杨、孙、吴、武等太极拳而言,松静的要求更是贯穿着每个套路的始终。虽然陈式太极拳讲究快慢相间、发力于瞬间,但在多数状态下或发力的前奏中,松静也必须渗透至各个招式的动作中。 放松主要是对肢体动作的要求,入静则是对大脑思维活动的静化法律法律规范。练太极拳首先要做到肌肉放松,只有这样才能使动作轻柔、气血运达畅通。当套路动作纯熟后,就要尽可能使骨骼放松、内脏放松、筋腱放松、大脑放松。真正的入静是大脑的极度静化:万念皆空。这种状态只能在高级静功的某一时间段出现,一般难以达到。因此思绪的单化就成了入静的代名词,比如意守丹田、气沉丹田、以意领气、以意导行等,都可以视为太极拳的入静方式。放松和入静既是两个不同方面的要求,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只有很好地做到肢体动作的放松,才能有效地进入入静的状态,才能在大脑静化的状况下体认内气的运行和内劲的走向。反过来,大脑的入静又能促进套路演练的放松效果。 放松和入静对养生和技击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养生来说,若能将放松和入静有效地融入延绵不断的各种招式中,则可起到培育锻炼内气的效果。所谓内气即中医所讲的元气、中气等。这种气就是人体活动的动力,是一种能量物质。内气越充盈,人的活力就越旺盛,免疫力就越强,就可百病不侵。内气不足时,人体的免疫力则低下,就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内气的聚集地是穴位,内气的运行通路是经络。太极拳法通常将丹田、劳宫、足三里、涌泉、百会等几个重要穴位作为内气的聚集地。做到了放松和入静,既可使内气在聚集地产生与强化,又可保持其在经络中的畅通。太极拳的意守丹田就是先要聚集下腹部位的关元穴及周边穴位气机,待此气机强化至自然发动之际,就可下行至会阴、尾闻,然后上行至命门、玉枕、百会,最后再下行经天突、膻中、神阙,回归丹田,此即人们常说的打通了小周天。当达到了气随意行、气随行动的效能后,即达到打通大周天的境界,此时则完全可以起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太极拳的放松和入静对技击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功力与招法应用两个方面。功力即内家拳所称的内劲或功夫。虽然太极拳讲究四两拨千斤,但假如没有功力作后盾,又如何去拨动千斤呢?对于任何动物体而言,力量的产生来自肌肉的做功,肌肉做功时必须需要骨骼肌的收缩,收缩的肌群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