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教学论新编》后的一点体会感悟VIP免费

学习《教学论新编》后的一点体会感悟_第1页
1/10
学习《教学论新编》后的一点体会感悟_第2页
2/10
学习《教学论新编》后的一点体会感悟_第3页
3/10
学习《教学论新编》后的一点体会大凡理论方面的书都是从定义开始的,《教学论新编》也不例外.第一章“教学释义”,中陈教授给教学下的新定义是:教学是教师教导学生学习各种发展资源,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关于“教导”一词不仅在定义中出现,而且几乎充斥全书,从目录中也可见一斑。所以教学论主要还是教师如何教的理论,不过这种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关于教学中谁为“主体”的争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停止过。以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后说要以学生为主体,再以后出来个双主体论,越搞越糊涂。其实主体只有一个,就是学生,不可能出现双主体,我觉得还是一句比较熟悉的话比较科学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个“导”是“教导”的意思,这就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了老师导的水平如何。我继而对学习方式这一节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一、新课程特别强调超越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克服过于依赖知识传递的接受性的单一化弊端,主张在接受性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地渗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话来说,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的教师担心,如果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会影响学习效率,会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没有那末多时间和空间来进行。也有学者据此批判新课程,说什么新课程在学习方式问题上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觉得这是对学习方式变革的一种误解。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变革和多样化,并不是指放弃接受教学不用,仅仅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等学习方式,或者每节课都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来进行。变革学习方式更不是要求教师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要有效地整合多种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大而言之,是学生的成长方式和发展方式。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情感交融、观念沟通的活动结构。因而,学习方式最核心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升华的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建构方式。要达成思维品质优化、情感升华、价值观建构等深层次目标,必须实现学习方式的整合与优化。学习方式如果把教学活动或学生的学习仅仅看作是获取符号知识的活动,也许接受性学习是最主要的方式,但面对符号知识获取以外的目标而言,仅仅采取接受性学习,显然有问题。因为接受性学习难以满足师生情感交融、观念沟通,尤其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要。发展学生所经历的学习方式越单一,越表层化,其获得的发展机会就越小。二、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理念及其价值得到极大地认同。但如果不把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本质规定性,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整合往往会产生形式化的弊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就需要在采取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克服形式化的倾向。无论是在学科教学还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需要体现自主学习的三个本质特征。第一,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尤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如果对活动主题的意义、目标缺乏完整的理解,要切实实现自主学习的价值是很困难的。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展开一个学习活动,目标的清晰、具体以及学生对目标的认同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丧失这一点,不可能有本真的自主学习。简单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无目的的活动,无积极地发展思维方式,无情感的参与,不是自主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是基本前提。第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自觉的学习,它涉及学生的元认知过程和元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习《教学论新编》后的一点体会感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