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探究型课程育人价值资源开发上海市徐汇区田林小学黄菁“每一门学科,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还要为学生提供认识现实世界的理论资源;为学生形成和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独特的路径和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工具;提升学生对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这是叶澜教授对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思考。但是,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师缺乏对本课程这一独特价值的认识,使小学探究型课程缺少了丰富和发展学生生命的意义,使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出现了偏差。本文将在小学探究型课程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基础上,阐述自己对本课程育人价值的认识。1.对小学探究型课程育人价值的认识偏差1.1认识上的狭窄化所谓狭窄化,就是对探究型课程教育的价值认识停留在学生能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课程知识、探究和解决问题上。由于受教育大环境思想的影响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学活动还仅仅是以研究性的学习为方式、以课程知识自身的创造突破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这样就削弱了探究型课程的“育人”功能,忽视了为学生多方面的主动发展服务的立足点,使探究型课程的育人价值局限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上。1.2认识上的空泛化所谓空泛化,就是对探究型课程教育的价值认识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除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以外,增加了一些口号性的目标。这些口号性的目标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锻炼动手能力、发展创新精神等活动目标,几乎可以作为任何一堂探究型课程的活动目标,但实际上在整个活动中根本无法具体落实,只能起到标签作用,仅仅表达了教师改革探究型课程教学的美好愿望而已。1.3认识上的短期化所谓短期化,就是对近期的、可测量的考核目标的追求和满足,把小学探究型课程教育的价值定位在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对课程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过程的探索及体验,使探究型课程教学趋于一定的固定模式,没有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完全违背了教育的真谛。2.对小学探究型课程育人价值的重新认识上述认识的偏差,使小学探究型课程教育渐渐丢失了更为根本和长远的价值——对学生发展的奠基性价值。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把“人”放在了发展的中心地位,并强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那么,小学探究型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有怎样的教育价值?作为学校教育组成的探究型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共同担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是内容不同。基础型课程着重通性、通则,体现可再生长的基础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能力要求,属于最底的学习基准;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了知识的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探究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的发展,由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开发,注重体现专题性和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其次是功能不同。基础型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性学力,也注意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基础培养;拓展型课程进一步着眼于基础性学力的培养,更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探究型课程着重在专题性和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第三是学力不同。基础型课程学习主体为适应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集合拓展型课程学习主体为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未来社会的需要,必须具备自我持续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集合,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包括具有作为发展能力载体价值的再生性强的知识;探究型课程学习主体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必须具备探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批判和创新的过程与方法的能力、开放而具有多维性知识与技能的集合,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