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明清时期的河道总督制度

明清时期的河道总督制度_第1页
1/2
明清时期的河道总督制度_第2页
2/2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明清时期的河道总督制度牛志奇国家水行政管理伴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开展和治水实践走过了漫长的开展历程,形成了具有中华传统文明特色的古代水行政管理体系。明清时期河道总督的职官设置,是古代国家水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的标志。探讨其历史沿革,理清演化脉络,对于了解古代水行政管理体制、生疏水利在明清国家行政体系中的作用很有价值。?清史稿·职官志·河道总督?记载,“掌治河渠,以时疏浚堤防,综其政令〞,这里的“河渠〞特指黄河下游〔相当于今黄淮海平原地区〕 水道和水道。清代河道总督直接听命于皇帝,是具有跨省指挥河工与用水调度权责的、官阶一品的最高行政长官。具体地说,是大水道自扬州向北至北京水道各段,黄河下游河段,淮河、长江关系水道的河段,负责疏浚、工程修筑、汛期抢险等方面的专官。中心设置总督统领河道,源于明代永乐朝〔1403—1424 年〕,最初是河道、漕运一体负责。经过不断完善,明代成化时〔1465—1487 年〕,河、漕管理分开,黄河、淮河、水道一体管理的中心职官体系形成。 这一体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有效地维护了大水道畅通四百多年,在确保水道通畅的前提下,较好地协调了区域间浇灌、防洪等多方面的需求。一、明朝中心河漕职官体系的起源与完善明初定都南京,漕运以南京为目的地,水路转运主要是长江和江南水道,?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元年置漕运使,正四品。 …… 永乐间,设漕运总兵官,以平江伯陈瑄治漕。〞洪武元年〔1368 年〕,为明中心政府设置漕运使统领漕运之始。永乐十九年〔1421 年〕 迁都北京后,南北大水道成为国家的经济动脉。 其时,黄河频繁决口,冲断水道,致使漕运梗阻,中心不得不屡屡派御史前往督导修复。 永乐十五年〔1417 年〕,设漕运总兵官,以平江伯陈瑄领导治河、治漕之事。 同时,中心政府不定期派出侍郎、 都御史、少卿等官员督导地方。 随着大水道运量不断增加,至景泰时〔1450—1457 年〕,命副都御史王竑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驻淮安,漕与河管理分开。成化八年〔1472 年〕,分设总漕。明代中心对黄河、水道河工管理行使职权,是在迁都北京后开场的。?明史·职官志?记载:“永乐九年〔1411 年〕遣尚书治河,自后间遣侍郎、都御史。成化后,始称总督河道。〞成化七年 〔1471 年〕 ,设置管理河道职官,称“总理河道〞,简称“总河〞。 随后,河道、漕运两者管理职能分开,形成了河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明清时期的河道总督制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