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操作规范 一、 术前准备: 1、 复习病史、进行物理检查、复习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尽可能做出病因学诊断。 2、 NIHSS 评分,便于手术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评价。 3、 进行脑CT、MRI、MRA、TCD、DSA 检查,对动脉狭窄进行临床分型和LMA 分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稳定性。 4、 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CBF 的研究,可采用灌注CT、灌注MR、PET、SPECT 等进行研究;采用Diamox进行激发试验意义最大,对激发试验异常者,结合临床和有关检查,能判断相应的动脉狭窄是否为“罪犯病变”,并预测支架成形术后能否获得预期的疗效。 5、 术前3—7天起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 300mg和噻氯匹定250mg 或氯吡格雷75mg qd。 6、 术前1 天,请麻醉科会诊。 7、 术前2 小时起,静脉泵注尼莫地平,以 3ml/h(10mg/50ml)起,预防脑动脉痉挛。视血压情况调整尼莫地平用量,维持血压在 110-120/70-80mmHg 水平,利用其降压和扩张非缺血区动脉的作用,防止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二、 颅外段脑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监护 1、 术前3-7 天起,口服抵克力得 250mg 或氯吡格雷 75mg,qd,服用1 个月。 2、 术前3-7 天起,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300mg/日,病人若无不适,术后可长期服用。 3、 术前2 小时起,静脉泵注尼莫地平,3ml/h(10mg/50ml)起,依据血压调整用量。 4、 术中采用镇痛、镇静麻醉监护。 5、 术中采用TCD 监测。 6、 术中采用ACT 监测,指导肝素使用,成形术前即刻静脉入壶 3000-5000 单位,然后每小时入壶 800-1000 单位,维持 ACT 在 250-300 秒。 7、 术后即刻做NIHSS 评价,即刻行CT 检查,以除外出血并发症。 8、 术后使用肝素 3 次,每次 800-1000 单位/小时,再观察 3 小时,待 ACT 正常后拔鞘,病人平卧 24 小时,注意局部情况,监测血压、脉搏、尿量、足背动脉、意识状态、神经功能。 9、 无出血并发症者,在拔鞘后给予速避凝 0.4ml 皮下注射 q12h*3 天。 10、 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 3 天。 11、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 三、 颅外段脑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的适应症 1、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或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椎动脉直径狭窄率≥50%,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 2、 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狭窄。 3、 症状性双侧椎动脉狭窄。 4、 症状性非优势侧椎动脉狭窄,病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