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为我打月饼》教学设计执教:张家港市白鹿小学钱亚萍教学对象:三年级教学内容:歌曲教学《爷爷为我打月饼》作品分析:《爷爷为我打月饼》选自苏少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第七单元《爷爷故事多》,是电影《啊,摇篮》中的一首插曲。歌词为叙事童谣体,以“我”(少年儿童)与“爷爷”(老一辈革命者)共同“打月饼”为事由,用歌声抒发老少两代间浓浓的情谊。歌曲朴素、亲切,曲调为徵调式,明快、活泼,有较强的民谣风格。全曲共分为四个乐句,只有第三乐句节奏稍有变化,切分节奏的出现,使曲调显得亲切和温情。教学目的: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感受革命历史歌曲的时代特点及鼓舞作用。2.学习用连贯的声音、述说的语气演唱《爷爷为我打月饼》,通过速度变化、情绪对比,深入感受革命先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关怀之情。3.通过体态律动、打击乐演奏、童谣说唱、歌曲轮唱等多种方式,丰富歌曲的感知和表现,提升音乐素养。教学重点:较好地表现歌曲的韵律和情感。教学难点:《爷爷为我打月饼》是一首经典老歌,具有时代特点。如何用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体验、感悟和表达,真正走进歌曲,为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打击乐器(月饼模具),律动谱图,电子琴,课件等。主题理念:适合教育协同学习教学过程:课前:【设计意图】:通过手工DIY月饼,在游戏中体会揉、敲等动作,建立生活与音乐的关联,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为律动做好铺垫。学生听音乐《小月饼》,拍手进教室。学生四人小组,使用模具和彩泥玩“做月饼”,一起研究,合作完成。并把组内四块月饼拼成一个词语(合家欢乐、吉祥如意、花好月圆)。讨论中秋节及月饼的话题,引出课题《爷爷为我打月饼》。一、随乐律动,童谣说唱【设计意图】:创设“我和爷爷打月饼”的生活场景,借用图谱,通过模仿“揉面”“敲打”等动作,随乐律动和童谣说唱,让音乐变得活泼生动,帮助学生掌握乐曲的结构。并在“敲”的环节中,在小组四人合作“打月饼”中,每人打一句,初步感受乐曲结构特点,为歌曲学习打下基础。并以音乐为交流,体会音乐韵律的同时,自然进行情感交流。1.“揉面”律动在音乐中,做揉面的动作。提示:手腕用力有弹性。2.念童谣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提示:快乐的心情,声音明亮,富有节奏感3.打击乐伴奏小组活动:把月饼模具和筷子作为打击乐器,先一起打节奏,再轮着每人“打”一句。同时播放歌曲,学生边玩边听。二、新歌学唱,丰富体验【设计意图】以不同的形式、速度的变化来学唱、表现歌曲的两段歌词,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能体验活泼快乐和深情怀念这两种不同的情感。除了唱歌为重点,第一段还侧重了歌谱教学、切分节奏的形象感知,第二段侧重轮唱的表现形式,体会老歌新唱的韵味。1.第一段教学(1)听赏:歌曲范唱(2)默唱(3)跟琴练唱,指导声音、情绪等。(4)分析作品①分析节奏和旋律特点;了解切分节奏,感受其表现力②感受前紧后松的节奏特点,并用动作来辅助了解。③师生接口唱。(5)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把甜甜的歌声送给爷爷!2.第二段教学(1)听范唱:同学们,歌曲中的爷爷是谁呢?我们来听第二段歌词,并和第一段的结尾对比一下,有何不同(2)练习结束句(3)学唱歌曲:(4)歌曲背景故事故事导入:爷爷是个老红军。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来自于电影《啊,摇篮》,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①讨论速度:影片中的罗爷爷,在给孩子们找水时中枪了,中秋节那天,他坚持为孩子们做完月饼,在孩子们的歌声中慢慢闭上了双眼。你觉得用怎样的速度可以更好表现对红军爷爷的怀念和无限深情?②跟琴学唱歌曲第二段。提示情感饱满,深情怀念。并对比结束句和第一段歌曲的差异。③轮唱表现先听老歌新唱录音片段,讨论这段演唱中用到了什么演唱形式?和歌曲原唱进行轮唱。体会就像孩子们对爷爷的深情怀念此起彼落,连绵不断。三、整体感知,完整演绎【设计意图】整合前面教学的形式及要求,通过两段歌词+童谣说唱的形式,通过速度、情绪的变化,对音乐进行整体感知和表现。1.完整听赏学习反复跳越记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