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_第1页
1/5
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_第2页
2/5
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_第3页
3/5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导读:《伤寒杂病论》是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进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制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 3 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 200 年~210 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张仲景(约公元 150~154 年——约公元 215~219 年),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古传统中医学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东汉南郡涅阳县人(今邓州穰东镇张寨村)人,公元 219 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当时,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不久,原书亡失。 时间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在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这本书。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读着这本断断续续的奇书,兴奋难耐。利用太医令的身份,他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 22 篇,记述了 397 条治法,载方 113 首,总计 5 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的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 王叔和与张仲景的渊源颇深,不但为他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载。 张仲景去世 800 年后的宋代,是《伤寒杂病论》焕发青春的一个朝代。宋仁宗时,一个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蠹简”,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论》。这本书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是论述杂病的。后来,名医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将之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比,知为仲景所著,乃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金匮要略》共计 25 篇,载方 262 首。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宋代都得到了校订和发行,我们今日看到的就是宋代校订本。除重复的药方外,两本书共载药方269 个,使用药物 214 味,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这两本书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