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物传感器产业现状和开展前景冯德荣1.1 生物传感器概述 生物传感器是一个非常活泼的讨论和工程技术领域,它与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生物控制论、仿生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一起,处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区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探究和揭示出生命系统中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加工、转换和控制等根本规律,探讨应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根本方法。生物传感器技术的讨论重点是:广泛地应用各种生物活性材料与传感器结合,讨论和开发具有识别功能的换能器,并成为制造新型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原创技术,讨论和开发它们的应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的生物活性材料对象范围包括生物大分子、细胞、细胞器、组织、器官等,以及人工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ied polymer,MIP)。由于讨论 DNA 分子或蛋白质分子的识别技术已形成生物芯片〔DNA 芯片、蛋白质芯片〕独立学科领域,本文对这些领域将不进行讨论。 生物传感器讨论起源于 20 世纪的 60 年代,1967 年 Updike 和 Hicks 把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化膜和氧电极组装在一起,首先制成了第一种生物传感器,即葡萄糖酶电极。到 80 年代生物传感器讨论领域已根本形成。其标志性事件是:1985 年“生物传感器〞国际刊物在英国创刊;1987 年生物传感器经典著作在牛津出版社出版;1990 年首届世界生物传感器学术大会在新加坡召开,并且确定以后每隔二年召开一次。 此后包括酶传感器的生物传感器讨论逐渐兴旺起来,从用一种或多种酶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传感器,逐渐开展设计出用其他的生物分子作识别元件的传感器,例如酶—底物、酶—辅酶、抗原—抗体、激素—受体、DNA 双螺旋拆分的分子等,把它们的一方固定化后都可能作为分子识别元件来选择地测量另一方。除了生物大分子以外,还可以用细胞器、细胞、组织、微生物等具有对环境中某些成分识别功能的元件来作识别元件。甚至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受体分子与传感器结合来测定微生物、细胞和相关的生物分子。 与生物活性材料组合的传感器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物理或化学传感器,如电化学〔电位测定、电导测定、阻抗测定〕、光学〔光致发光、共振外表等离子体〕、机械〔杠杆、压电反响〕、热〔热敏电阻〕或者电〔离子或者酶场效应晶体管〕等等。所有这些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组合体通称为生物传感器。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按期召开的世界生物传感器学术大会记录了生物传感器技术开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