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我读《生育制度》《生育制度》是费孝通先生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云南大学讲授有关家庭问题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的,在许多晦涩难懂的社会学专著中间,这本书应该算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了。虽然题目是“生育制度”,但不仅仅是生育问题,婚姻、家庭、夫妇配合、社会继替等方面均有涉及,可以说是一本内容详实而全面的生育学大作。费先生在第一章就开宗明义,说“当前的世界上,我们到处可以看见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这一套活动我将称之为生育制度。”假如根据马林诺斯基的观点即人类任何一项社会制度都是针对一种基本需要,那么人类的生育制度是为了满足何种需要呢是为了满足性的需要吗作者认为非也。生育其实是件损己利人的活动,其实是限制人类的性生活。生育制度决不只是生物性的事物,它是社会结构的安排。 所以归根结底,他是为了满足社会完整和社会继替的需要,发挥着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生理性的抚育其实是单性的,但人类却把父亲也带到了这个抚育体系中来,原因就是人独特的社会性的形成需要两性分工,需要除了乳汁以外的其他生活技能的教化,而这样的教化仅凭父亲或母亲是不能完成的,所以婚姻能保证下一代有明确的父母双方以便顺利进行社会化。由此看来,婚姻是社会抚育的保障,双系抚育的必要性决定了婚姻形成的必要性。说到婚姻,这样一件事关下一代成长进展的关键内容,其形成也应该是慎重且成熟的。婚姻双方将在未来的抚育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但两者有相同的目的。这就对配偶的选择有了一定要求。两者的融洽必定会产生有利的影响,这种融洽不仅体现在行为动作上的默契,还应该能在精神领域保持高度的契合度,这就自然推出了在同一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下的男女应该是最合适的,尤其是在同一个抚育团体下成长起来的,即内婚,但这又恰好犯了婚姻中的大忌——乱伦。在作者看来,近亲结婚在提高抚育效率方面是有利的,但却会威胁社会结构的条理和完整,那么好像外婚是更合适的。吸取内婚的优点所在,在外婚规则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达到夫妇之间的调适。消极的几种可能是尽量减少夫妻之间的沟通和接触,另外寻找感情寄予等,但这些都减少了夫妇合作的内容,抚育工作本身是需要密切配合的,这样只会把夫妻关系片面化,实际上不利于各种合作事务的开展。稍积极的一些的可能就是让相近的人之间有婚姻的机会,比如现在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