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白求恩的事迹 白求恩的事迹 白求恩(1889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于 1938 年春上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 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育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 年 11 月 12 日在河北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 12 月 21 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白求恩逝世后,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准备编一本白求恩的纪念册,在延安出版,请毛泽东撰写一篇文章,收入纪念册。毛泽东很痛快地答应了。白求恩到前线后,毛泽东一直对白求恩的工作情况十分关怀,前方领导干部回来向他汇报工作,他都询问白求恩的情况;白求恩也给毛泽东写信谈工作。因此,毛泽东对白求恩十分了解。 写作之前,毛泽东根据白求恩的事迹,对白求恩的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化思考,同时也思考了当时在延安的部分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弘扬白求恩身上体现的精神,对于教育宽阔党员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具有重要作用。 白求恩的事迹 1、群众血库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938 年 6 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 输血 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奇的技术,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 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 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说: 我是 O 型血,抽我的。 白求恩因此被群众赞扬为 群众血库 。 2、讲授课程 1939 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