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 识 点 学 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1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 多媒体演示 课件展示 《唐之韵·一代诗圣》 杜甫的画像 了解作者 爱国情怀 演示 讲解 生平事迹 诗歌作品 5 分钟 下载资源 制作课件 2 整体感知 体会韵律美 情感意境美 多媒体演示 配乐范读 (《二泉映月》) 读准字音 读懂句意 把握基调 演示 讲解 把握节奏 悲的情感 8 分钟 下载资源 3 意象意境 把握意境 体会情感 课件展示 意象:急风、天高、哀猿、 飞鸟、落木、长江 列举意象 概括情感 设疑- 演示- 讨论- 概括 登高悲秋 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 国家之秋 1 5 分钟 自制课件 4 鉴赏方法 学会常用 鉴赏方法 课件展示 诵读法、知人论世法 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 概括总结 讲解- 演示- 概括 灵活运用 鉴赏方法 5 分钟 自制课件 附:教学设计 杜甫《登高》教学设计 一、概述 · 《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3 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选取了四位诗人共七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唐诗那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 · 《登高》被誉为“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见其重要位置和极高的鉴赏价值。诗歌通过写登高所见所感,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再现了一位忧国忧民、伤心伤己的诗人形象,但在这种沉重的感叹中,我们能感受到蕴涵于中的对生命衰弱的抗争和对生命的留恋,对国家人民的关注。 ·安排一个课时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赏景,领会诗歌情景相生的写作手法;通过析情,理解诗人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是本课的着力点。在这一基础上体味诗歌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意蕴深远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教师引导下展开多层对话鉴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诗人由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之秋的深沉情感,让学生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一点精神养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一课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的第三模块,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诗歌解读的方法,但要实现新课标的目标定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