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杨守敬日本访书成功原因初探

杨守敬日本访书成功原因初探_第1页
1/11
杨守敬日本访书成功原因初探_第2页
2/11
杨守敬日本访书成功原因初探_第3页
3/11
杨守敬日本访书成功原因初探.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 杨守敬日本访书成功原因初探 作者: 夏日新 信息来源: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夏日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在清末来日的中国人中,许多人都抱有搜辑中国佚书的愿望,在杨守敬之前,已有不少人注意到这一现象,并有人留心搜集,来日的清朝首任驻日公使馆参赞黄遵宪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光绪五年(1879)出版的《日本杂事诗》中谓:“博士来从继体初,五经也自劫灰余。航头古典欺人说,何处嫏嬛觅异书。”其下自注谓:“余来东后遍搜群籍,足利学校、水户书库皆藏书极富者,未闻有逸书也。欧阳公《日本刀歌》曰:‘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先王大典藏蛮貊,苍波浩荡无通津。’亦儒者妄想,明丰坊因之,遂有伪《尚书》之刻,是亦姚兴《舜典》得自航头之故智也。”① 黄遵宪是光绪三年(1877)来到日本,他虽也极力想搜寻佚书,却无多大收获。杨守敬在三年后的光绪六年来到日本,任清朝驻日使馆随员,在此期间他广泛搜访中国流散在日本的佚书,最后携带了20余万卷珍贵古籍回国,其中不乏宋元时代的善本。为什么杨守敬的访书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呢? 一、杨守敬来日前的学问基础 杨守敬自小起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式教育。他出生在湖北省宜都县一个商人家庭,四岁即丧父,六岁由母亲黎氏教以读书识字,至八岁始出外就师学习四书五经,至十一岁辍读,回家当学徒,但夜晚仍自学,诵书作文不断。至十四岁始又从师学习,一年后以经济困难再次辍学,至十九岁又出外从师,当年考取秀才,至二十四岁,自己设馆教书,当年考取举人。 在传统的科举教育之外,杨守敬主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好学奠定学问基础的。读书时,他不愿只读八股文,而喜读名家文章,十九岁时,他师从江陵朱景云,当时与朱景云交往密切的谭大勋是考据学家,著有《新唐书纠缪》、《读书一得》、《明事类编》等。杨守敬从朱师与谭大勋的谈论中开始接触到清朝的考据学。二十岁时,由于太平天国的动乱,长江下游的不少文人避居山区宜都,当时在杨守敬家先后赁屋居住的有著名文人余杭郑兰、元和顾文彬。顾文彬又是收藏家,精于鉴别,著有《过云楼书画》、《缘眉楼词》,郑兰是藏书家,杨守敬最早就是在他那里看到了六严的《舆地图》,并影绘二部,从而开始了与历史地理学的结缘。 考取举人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杨守敬日本访书成功原因初探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