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架构蓝图软件架构4+1视图模型(PhilippeKruchten)

架构蓝图软件架构4+1视图模型(PhilippeKruchten)_第1页
1/15
架构蓝图软件架构4+1视图模型(PhilippeKruchten)_第2页
2/15
架构蓝图软件架构4+1视图模型(PhilippeKruchten)_第3页
3/15
架构蓝图--软件架构 "4+1" 视图模型 ---Philippe Kru chten 引言 我们已经看到在许多文章和书籍中,作者欲使用单张视图来捕捉所有的系统架构要点。通过仔细地观察这些图例中的方框和箭头,不难发现作者努力地在单一视图中表达超过其表达限度的蓝图。方框是代表运行的程序吗?或者是代表源代码的程序块吗?或是物理计算机吗?或仅仅是逻辑功能的分组吗?箭头是表示编译时的依赖关系吗?或者是控制流吗?或是数据流吗?通常它代表了许多事物。是否架构只需要单个的架构样式?有时软件架构的缺陷源于过早地划分软件或过分的强调软件开发的单个方面:数据工程、运行效率、开发策略和团队组织等。有时架构并不能解决所有"客户"(或者说"风险承担人",USC 的命名)所关注的问题。许多作者都提及了这个问题:Garlan & Shaw 1、CMU 的 Abowd & Allen、SEI 的 Clements。作为补充,我们建议使用多个并发的视图来组织软件架构的描述,每个视图仅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所关注的方面的集合。 架构模型 软件架构用来处理软件高层次结构的设计和实施。它以精心选择的形式将若干结构元素进行装配,从而满足系统主要功能和性能需求,并满足其他非功能性需求,如可靠性、可伸缩性、可移植性和可用性。Perry 和 Wolfe 使用一个精确的公式来表达,该公式由 Boehm 做了进一步修改: 软件架构 = {元素,形式,关系/约束} 软件架构涉及到抽象、分解和组合、风格和美学。我们用由多个视图或视角组成的模型来描述它。为了最终处理大型的、富有挑战性的架构,该模型包含五个主要的视图(请对照图 1): 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设计的对象模型(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时)。  过程视图(Process View),捕捉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  物理视图(Physical View),描述了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了分布式特性。  开发视图(Development View),描述了在开发环境中软件的静态组织结构。 架构的描述,即所做的各种决定,可以围绕着这四个视图来组织,然后由一些用例 (use cases)或场景(scenarios)来说明,从而形成了第五个视图。正如将看到的,实际上软件架构部分从这些场景演进而来,将在下文中讨论。 图 1 - "4+1"视图模型 我们在每个视图上均独立地应用 Perry & Wolf 的公式,即定义一个所使用的元素集合(组件、容器、连接符),捕获工作形式和模式,并且捕获关系及约束,将架构与某些需求连接起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架构蓝图软件架构4+1视图模型(PhilippeKruchten)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