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穿井得一人》教案

七年级语文《穿井得一人》教案_第1页
1/5
七年级语文《穿井得一人》教案_第2页
2/5
七年级语文《穿井得一人》教案_第3页
3/5
穿井得一人》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畅的翻译文章,能积累并熟练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2、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深入理解“丁氏”、“国人”、“宋君”的人物形象。3、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不同的寓意。结合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动手写寓言。教学重点: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深入理解“丁氏”、“国人”、“宋君”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不同的寓意。结合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动手写寓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 PPT:“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师:这是一个经典的无标点句子,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学生回答。预设答案: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5、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6、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7、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8、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师:上面几个同学在不同的地方断句,句子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断句对于理解句子意思有重要的作用。那大家试着给这篇文章断句。二、初读课文多媒体展示 PPT:“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学生尝试自己断句。(鼓励学生说出断句的原因)师:句子完整可以断句。一句话里不能重复出现一个人的名字。“也”标志性的字,一般放在句尾。展示 PPT:“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学生齐读)今天我们来学习《穿井得一人》(多媒体展示 PPT)三、知《吕氏春秋》师:《穿井得一人》与《吕氏春秋》什么关系?生:《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多媒体展示 PPT:“《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 239 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全书共 26 卷,160 篇。”学生自读 PPT 内容。师:大家仔细听——“《吕氏春秋》是由吕不韦编撰的”生:不对。吕不韦组织门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语文《穿井得一人》教案

wxg+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