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_第1页
1/27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_第2页
2/27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_第3页
3/27
第三章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第一节 民族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 以往的民族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民族这个问题,从来就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例如:瑞士政治学家布伦奇里,他在1851 年写的《普通国家法》一书中,就给民族下过这样一个定义: 他说:“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结果也。民族最要之特质有八:(一)其始也同属于一地;(二)其始也同一血统;(三)同其肢体形状;(四)同其语言;(五)同其文字;(六)同其宗教;(七)同其风俗;(八)同其生计,由这八种因素相结合,并传之子孙,久而久之,则成为民族”。布伦奇里的民族定义,我们称之为“八要素说”。梁启超先生非常赞成他的观点,并把它介绍到中国来。 在我国解放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定义,孙中山先生在他的《三民主义》一书中就说: “我们研究许多不相同的人种,所以能结合成各种相同民族的道理,自然不能不归功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 这五种力 。这五种力 ,是天 然进 化 而成的,不是用 武 力 征 服 得 来的”。孙中山先生的民族定义,我们称之为五要素说。孙中山先生的民族定义,在我国的民国时期影响很大。解放前,我国出版教科书、字典、 典、辞典等,采用的都是孙中山先生的民族定义。 解放后,我国使用的是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1913 年,斯大林在考察欧洲各民族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综合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给民族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他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指出: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我们称之为“四要素说”。它包含了三层含义:1、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而不是一有人类就有的;2、民族有四个基本特征,是四个特征的总和;3、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影响很大,过去,在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解放后,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就是以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为指导,结合我国民族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的。当然,我国没有完全照搬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而只是以这 个定义为指导。如 回 族、满 族… … 。 二、建国后我国学术界关于民族定义的三次大讨论 关于民族定义,我国学术界在建国后曾进行过三次大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是在1954-1957 年。这次讨论的起因,是1954 年6月,范文澜先生在历史研究上,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