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 1.上呼吸道埂阻 口鼻咽及喉部软组织损伤、异物或分泌物储留均可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 2.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 患者意识改变(特别是昏迷)以及麻醉时,正常的生理反射受到抑制,导致气道保护机制受损,易发生误吸及分泌物储留,可能导致严重肺部感染。对于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的患者,有必要建立人工气道,以防止误吸和分泌物储留。 3.气道分泌物猪留 咳嗽反射受损时,便分泌物在大气道储留,易导致肺部感染及呼吸道梗阻。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对清除气道分泌物是必要的。 4.实施机械通气 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首先应建立人工气道,提供与呼吸机连接的通道。 [禁忌证] 经口气管插管无绝对禁忌证,但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可能导致插管困难或有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和脊髓严重损伤的可能,应慎重操作或选择其他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 1.口腔颂面部外伤。 2.上呼吸道烧伤。 3.喉及气管外伤。 4.颈惟损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准备适当的喉镜 喉镜根据镜片的形状分为直喉镜和弯喉镜。使用方法上两者有所不同。直喉镜是插人会厌下,向上挑,即可暴露声门。弯喉镜是插人会厌和舌根之间,向前上方挑,会厌间接被牵拉起来,从而暴露声门。 2.准备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 准备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备用,检查导管气囊是否漏气。气管导管远端1/3表面涂上液状石蜡,如使用导丝,则把导丝插入导管中,利用导丝将导管塑型。导丝不能超过导管选端,以免损伤组织。 3.头颈部取适当位置 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约10cm,头后仰,颈部处于过伸位,使口腔、声门和气管处于一条直线上,以利于插人气管插管。 4.预充氧、人工通气及生命体征监测 在准备插管的同时,应利用面罩和人工呼吸器或麻醉机,给患者吸人纯氧,同时给予人工通气,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经皮血氧饱和度达到 90%以上(最好在 95%以上),才能开始插管。如插管不顺利,或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90%,特别是低于 85%时,应立即停止操作,重新通过面罩给氧,并进行人工通气,直到氧饱和度恢复后,再重新开始。插管前、插管过程中及插管后均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5.喉镜暴露声门 操作者站在患者头端,用左手握喉镜,从患者口腔右侧插入,将舌头推向左侧。喉镜应处于口腔正中,此时可见到悬雍垂(为暴露声门的第 1标志),同时观察口咽部。如有分泌物,则需充分抽吸,以免影响插管的视野。慢慢推进喉镜达舌根,稍上提喉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