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 氯气生产和运输中的安全问题 一、概述 氯在常温常压(20℃,1atm)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冷冻后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沸点-33.4℃,相对密度 1.47)。氯气具有极强的刺激臭味,是一种急性毒性气体,即使少量吸入,亦足以损害咽喉及肺脏。不同浓度的氯气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如下: 浓度(mg/m3) 危害情况 3-9 有明显气味,刺激眼鼻 90 咳嗽发作,难以忍受 120-180 30 分钟以上,引起严重伤害 300 造成致命伤害 所以生产车间的氯气浓度不得超过 1.0mg/m3,大气中氯气浓度不得超过 0.1mg/m3, 居民区氯气浓度不得超过 0.03mg/m3。 二、氯气的安全问题 工业上,氯气的生产主要是通过电解食盐水溶液来制取,少量 氯气是通过盐酸电解食来制取。电解产生的湿氯气通常经过洗涤、冷却、除水雾、硫酸干燥、除酸雾等工序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经过压缩,通过管道直接 送给 下游 用 户 ,或 再进一步 液化成液态氯后通过管道直接 送给 下游 用户 或 冲 装 到 钢 瓶 或 槽 罐 中,运输给 下游 用 户 。所以氯气安全问题涉 及到电解、氯气处理、氯气液化、氯气输送、液氯冲 装 、液氯运输和下游 用户 的安全使用 。 在涉及氯气安全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造成氯气泄漏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可 分归结为以下几类: 1、爆炸引起的氯气泄漏 (1)混合性爆炸气体引发的爆炸事故。 电解生产氯气的同时副产氢气,氯气中混有氢气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就构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在 Cl2—H2 系统中,氢气含量为 5.5~89%;在 Cl2—H2—空气系统中,氢气含量为 4.2~72.7%。正常生产中,无论隔膜法还是离子膜法电解工艺,氯中含氢肯定远低于爆炸极限。当隔膜或离子膜损坏时或氯气、氢气系统的压力控制异常时,很可能使得 H2/Cl2含量升高至爆炸范围。爆炸性混合气体被静电引爆后,损坏设备和管道,造成大量氯气泄漏。氯气液化过程中会导致氢气在尾气中富集,通常通过控制液化效率或对尾气进行稀释来有效控制液氯尾气中含氢不超过4%。所以,该类事故多发生在电解系统、氯气处理系统、HCl 合成系统、氯气液化尾气系统。 (2)三氯化氮引起的爆炸事故。三氯化氮在常温下是黄色的油状液体,沸点71℃(液氯沸点为-34℃),相对密度 1.65,自燃爆炸温度 95℃。氯气与盐水中铵在电解槽阳极液 p H 为 2~4 的条件下,将产生 NCl3。NCl3是一种极易爆炸的物质。 例如: 1994 年 3 月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