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 2 0 1 0 年第1 、2 期 出版日期2 0 1 0 年0 1月1 5 日 要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柳传志 联想集团董事长 我最近观察中外企业失败和成功的案例,提出了一个目标,要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这个概念中有两个“家族”。后一个“家族”,就是指要做“有主人”的企业,企业家不仅在打工,还要把这个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为企业的长远目标负责。前一个“家族”,则指的是家族企业的弊病,比如用人时任人唯亲的倾向,把家族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这对企业发展不利,需要被排除掉,所以目标是“没有家族”。 从西方发端的股份制企业,如今遍布全球,成为大家模仿的对象。但股份制企业并不一定比家族企业更有竞争力。股份制企业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董事会里有一批独立董事,而缺少类似家族企业里那种真正的大股东代表。这些独立董事的任务是努力看住企业不要违规,不要侵犯国家和股民的权益。在这方面,做得尽职尽责、无可挑剔。但另一方面,却没有人能为企业的生死存亡承担责任,也没有人为企业设定长远战略,树立发展的愿景。这样的企业,会无可避免地丧失掉曾经的竞争力,遭到淘汰。 很多企业为了找到合适的主导者,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职业经理人。但一般的职业经理人仅仅是很职业地做好工作,哪里有利可图就往哪里走,没有义务为某个企业卖命。这与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当成自己的命来做,是完全不同的。当年惠普的卡莉就是一个例子。这次金融危机也有很多案例显示了职业经理人的不可靠。他们要么不作为,只顾眼前利益,不谋求长远发展;要么大手笔动作,以企业风险来博取个人的期权收益。 电脑行业也是如此。历史最悠久的 IBM 已经没有 PC 业务了,很多以前曾经辉煌的公司如今烟消云散。究其原因,不少公司在发展战略上犯了错误,有些错误是体制问题导致。以 IBM 为例,IBM 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厂商,占据了 80%的市场份额。但 IBM 在 20世纪做了一个特别的决定,把操作系统分包给微软,把芯片业务分给英特尔,结果成就了两个强大的企业,IBM 却不得不淡出电脑领域。 这种缺失,给了中国这一代的企业家一个很大的机会——成就事业的机会,因为中国的企业基本上还在创始人控制之中,他们对企业的责任心是很多西方职业经理人难以匹敌的。以联想为例,杨元庆和我,都把联想当成自己的命来做。这次如果我们不出手,联想就是会逐渐往下滑。这充分说明了企业有“主人”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