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概述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认识过程 (1) 天圆地方说 古印度人想象的地球 (2)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3) 地球卫星影像图:直接观察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3. 地球的大小和半径 二、地球圈层 1. 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从外到里大致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2. 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 1.2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1. 定义: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绕着地轴不断地旋转的运动。 2.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 周期:一天(24 小时) 4. 产生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二、昼夜交替 1.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地球表面只有一半被太阳光照亮,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就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半球的范围随之不停移动,使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 晨昏线: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3. 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三、时区和区时 1.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2. 地方时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3. 地方时特点: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地方时东早西晚。 4. 地方时计算: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5. 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 个时区。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叫中时区,向东和向西经度每隔 15°为一个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全球共划分为24 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位于本区正中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同一时区的区时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1 小时。 6. 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位于正中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时刻,这就是该区的区时。 7. 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为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而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加上一天。考虑到180 经线附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日期的统一,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因此它与180°经线不完全吻合,而是稍有曲折。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