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2、认识符号“V”、“>”、“=”,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符号“V”、“〉”、“二”,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V”、“〉”、“二”和 1-5 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课本情境图:小猴子分水果师:今天,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忙坏了。我们看看有几只猴子?它们摘了什么水果,各有几多少?三只小猴子该怎么分呢?这些水果够分吗?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出示课题《比大小》)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 3=3,认识“=”。(1) 把桃分给小猴,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 课件出示摆的方法进行比较,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3) 还可以怎么比?(数)(4) 认识小猴有 3 只,桃也有 3 个,我们就说小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 和 3 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出示 3=3 读作:3 等于 3(5)............举例:除了 3=3,4=4 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2•教学 3>2,认识“>”。(1) 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2) 引出大于号。3 比 2 多,在 3 和 2 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3) 这个式子 3>2 怎么读?(3 大于 2)。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3•教学 3V4,认识“V”。(1) 猴子分梨,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对应的摆法)(2) 3 比 2 多,用“3>2”表示,那么 3 比 4 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课件动画演示:把大于号转个 180 度就是小于号。“V”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V4(3 小于 4)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4.区分“>”、“<”和“=”。(1)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