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机考试题题库(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一、判断题: “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社会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1887 年提出。× “社区发展”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 在1951 年提出来的。× 1992 年,我国首批命名北京、合肥、珠海为“园林城市”。√ 2002 年国务院制定了《物业管理条例》,并于 2007 年修订。× 20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面市,开始了所谓的社区电子化。× 按照参与主体的组织形式来划分,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可以分为组织参与和非组织参与。√ 长期以来,城市基层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组织主要是执行上级交办的行政任务。√ 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应以公益性为主体,经营性为辅助。√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会是我国今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点任务之一。√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不低于当地上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40%。√ 慈善基金会属于非营利组织。√ 从广义上来讲,城市的街道办事处、群众自治组织都是社区治安管理的主体。√ 德国社区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邻里之家活动。√ 调解民间纠纷是居委会所承担的自治任务之一。√ 调解是社区物业管理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有关纠纷的解决自行达成和解协议,并自觉履行,无需第三者参与仲裁或裁判。× 动员型参与是一种对社区事务具有强烈责任感的自发型社区民主政治参与模式。× 法律手段的强制性没有行政手段的强制性严厉。× 管理费纠纷表现为业主延付或拒付物业管理费,公司起诉而形成的纠纷。√ 国家财政用于城市社区社会救助的,仅仅是自然灾害救助。× 杭州市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市、区财政各承担 30%。× 胡克培认为,社区文化应该由精神要素、物质要素、语言文字要素、社会关系等要素构成。× 积极推行污染集中控制,提高防治效益是目前改善城市社区环境管理的唯一措施。×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会运行模式是“大社会,小政府”。× 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保障的对象就已经覆盖到社会全体成员了。× 建管不分的管理体制是引发物业管理纠纷的根源。√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加强社区管理的前提。√ 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接受区人民政府领导。√ 尽管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条件不同,但他们所处的社区环境都是相同的。× 科学合理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发展和工作实践的指导方针。× 邻里守望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