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常见的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买冲消除硫化的设备,一类是活化仪。 市场上脉冲消除硫化的设备又分有源、无源两类:无源类是利用电池自身的电能通过电子线路给电感储能,然后突然切断电流,电感储能瞬间释放,根据楞次定律 e=-Ldi/dt,形成高的电流窄脉冲给电池反充电,如此反复进行。典型的线路见《电子报》2002年合订本294页的《铅酸蓄电池容量恢复器》一文;有源类,用独立的电源,通过电子电路形成充、放电脉冲,对电池进行修复。典型的产品就是美国的pu lsetech 的电池修复仪。赵老师(即 ABT-BJ 赵铁良先生)在网上公开提供了维修参考的数据:充电脉冲宽度 900mS,间隔 10mS,上升沿要陡直,除硫效果好;放电 50mS;测试开路电压 40mS;放电脉冲选用 3 欧姆电阻。放电电流为 3~4.5A。从克服极化的角度来说,所加的负脉冲时间上要很短。一般在时间上往往是正脉冲的3%以内。幅度上来说,是正脉冲的1.5~3 倍;去硫化脉冲频率取8.33KHZ。这两类修复对极板损坏小,厂家称无损修复。 这类产品的名称很复杂,如“保护器”、“电池伴侣”、“延生器”、“电池宝”等等、效果参差不齐。如果和电池长时间连接,有可以防止硫化的说法。目前的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针对小容量电池的,对大容量电池的不多。基本都是消除硫化有效,对正极软化(加水有黑液)的电池无效。 第二类就是国内比较流行的是活化仪,这类仪器实际就是给电池进行一次或者多次深度充、放电。 目前还有一些产品,属于过充电修复。如果不太计较电池寿命,采用这种修复方法是立竿见影的。采用深度放电和充电,电池容量可以上升,这是世界公认的。但是对电池寿命可能有伤害,本网站许多帖子,仅仅围绕过充电可以将电池正极板把表面的α 氧化铅到β氧化铅的转换,完成电池容量的提升,在修复中采用这种措施容易形成不可恢复的容量下降。有些反退给电池厂商的电池,就是使用了这类方法修复。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好的过放、过充电修复,只要严格限制电流和时间,参考极板制造时类似化成的做法,的确有很好的结果。关键是判断,不是千篇一律,统统进行反充。举一个前几天的实例吧,我到网友老三的店里串门,正好刚换下一组电摩的4 只 17Ah电池,准备(120 元)卖给收旧电池的,我告诉他们不要卖,应该能修理,于是拿回检修,简要叙述一下: 例三, 上述电池4 只,浙江长兴产的,但不是天能的。因为是刚换下的,就没有作其他测试和充电。开路电压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