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电表读数规则 一、高考国卷电表读数试题标答研究 1 .存在问题 最小分度为“2”、 “5”两种情况电表读数和欧姆档读数记录规范问题。一是大部分老师及其复习资料按照大学物理中介绍的电表准确度等级读数规则进行读数,考虑中学实验一般用的是2.5 级电表,对“2”和“5”分度的电流、电压表,分别提出“二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的估读要求。(如果最小分度为“5”的如50,5,0.5,0.05 等。如果最小分度为“2”的如20,2,0.2,0.02 等)。 “凡是最小分度是“1”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数字是不可靠数字);凡是最小分度不是“1”的,只要求读到最小刻度所在的这一位,不能再往下估读”。这样,记录的结果往往出现:遇到最小分度为“5”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一致,遇到最小分度为“2”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不一致;二是小部分老师认为现行高中教材没有介绍电表准确度等级读数规则,只能依据初中物理介绍的 “十分之一估读法”, 结果往往出现:遇到最小分度为“2”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一致,遇到最小分度为“5”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不一致。还有欧姆档读数记录规范问题。 2 . 高考国卷电表读数标答“潜规则”探究 比对人教版教材选修 3— 1 P68 第 1 题答案和多年高考试题,发现高考国卷电表读数标答和教材答案标准具有一致性, 在多年高考国卷命题中这种读法保持稳定性。 国卷“潜规则”依据理由可能是: ①基于人教版教材讲述。教材没有介绍电表准确度等级规则,也不因此提高要求增加学生负担,再说所读电表未必都是2.5 级电表; ②不考虑电表结构原因误差,假定电表机件都是理想的,读数误差主要出在人眼对刻度的分辨能力上; ③中学实验电表最小刻度宽度约 1m m ,一般人眼的分辨能力为0.1 m m ,即最多可估读到最小分度的十分之一; ④“估读”只能是“最后一位有效数字”。 如果最小分度为“2”(20,2,0.2,0.02,… ),等分份数10 以内的只有 2、4、5、10 五种可能(2/2=1,2/4=0.5,2/5=0.4,2/10=0.2;但 2/3=0.333… 2/8=0.25 不是一位有效数字),一般估读应在下一位比较准,故取“十分之一估读法”。 如果最小分度为“5”(50,5,0.5,0.05,… ),等分份数10 以内的只有 5、10 两种可能(5/5=1,5/10=0.2,但 5/2=2.5,5/4=1.25,5/8=0.625),由于 1m m 内标值 5 本身已较大,估读值取在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