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精读目录•Day1 中国哲学的背景和儒、墨学说NQ1 中国哲学的精神(一)什么是哲学?要了解中国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思想的形成,其实反映着人类内心深处不满足于现实,努力追求超脱于现实的一种渴望。通俗地说,哲学就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这种反思亦是对于思考本身的思索。(二)什么是中国哲学?在中国哲学的传统中,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超脱于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听起来似乎是在追求成为圣人一样的人。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史上有很多被称为圣人的哲学家。比如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那么如果想要了解中国哲学的精神所在,就需要关注中国哲学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在中国哲学中有两股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潮,即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就如同西方思想中古典主义思潮与浪漫主义思潮的关系。儒家的“游方之内”(意为在尘世之中)显得比道家入世。道家的“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后来两种思潮相互靠近,这些运动使得中国哲学既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人们试图在两极对立中寻求他们的整合,但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呢,这是中国哲学力图解决的问题。NQ2 中国哲学的背景毫无疑问,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一定是客观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共同作用的产物。通过了解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是有所助益的。首先,地理环境方面,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在很多中国哲学的论著中会用“普天之下,四海之内”来表示这个世界。但是可能海洋国家的人民,比如希腊人,就会不明白,居住在四海之内(比如某一个海岛),怎么就是住在普天之下了呢。中华民族历来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在一个农业国家里,财富的首要基础是土地。因此,在历史上,一切社会、经济思想乃至政府的政策措施都以土地的分配和利用为中心。其次,经济方面,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重农轻商的。经济条件是地理环境的产物,社会制度又是一定经济条件的产物。因为土地的制约,中国农民可能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家族。中国的祖先崇拜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世代居住在一个地方的族人,他们追溯最早在这地方定居的祖先,敬拜他。祖先成为家族的共同象征。所以中国社会制度的核心在于“家邦”,在这样一个社会组织里,是按人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