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能力目标1. 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2. 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3.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重点1.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 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与消化吸收的关系。教学难点1. 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2. 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3.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方法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 课时课前准备21. 教师准备: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所需实验用品:试管、消毒棉球、镊子、大烧杯、温度计、碘液。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挂图或消化和吸收的动态演示课件。2. 学生准备:馒头,收集消化与吸收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做出假设:在口腔中,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了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实验探究:1. 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转变成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2. 如果以上假设正确,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化成了这种糖?(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还是唾液的作用。)3.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什么作用?[讲授新课]请同学们设计一组实验,探究以上问题。背景资料:淀粉遇碘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糊精、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滴加碘液,溶液不会变蓝。口腔的温度大约是 37°C。提供的实验用品:(每组 6 人)试管 4 个试管架 1 个滴管 2 个玻璃棒 1 个烧杯 1 个3馒头块馒头碎屑蒸馏水唾液碘液探究方案:请填表说明以下问题每支试管内各加入了什么物质?是否充分搅拌?是否进行 37°C 的水浴?水浴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方法鉴别管内液体所含物质的种类?并预测检验结果。(注意: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以免捅破试管)分析结果,回答问题:师: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能转变成能使人感到有甜味的糖?你从哪个试管得出的此结论。生:能。师:在口腔中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糖?生: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师:你认为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4.想一想为什么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促进淀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