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碳酸盐层序地层学

碳酸盐层序地层学_第1页
1/12
碳酸盐层序地层学_第2页
2/12
碳酸盐层序地层学_第3页
3/12
第四章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 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以相对厚的加积和前积沉积形式出现在温暖的热带区,它可以环绕在盆地周缘或成为盆内的孤立台地 (Wilson,1975)。盆地边缘沉积可以以宽阔的区域性台地或缓坡样式出现,或者以相对高角度(5º)的前积滩沉积样式出现。这些特征,通常在地震剖面上能够识别出来,在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厚度用地震方法可以分辨的地方,利用地震剖面就可预测沉积相。在台地沉积较薄和接近于地震分辨的地方,测井、岩心解释结合地震解释和地震相,也可以进行沉积相预测。 碳酸盐岩相和层序解释的步骤包括: ①弄清碳酸盐岩沉积的区域盆地背景与时代关系; ②划分层序和通过编制沉积体外部几何形态图(运用地震测线网进行地震层序分析),圈定相的分布范围; ③圈定层序内的岩相,根据反射结构、振幅和连续性(地震相),结合测井资料和岩心描述,预测岩相分布。 一、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 在碳酸盐岩中,4个主要变量控制着地层分布模式的变化和岩相分布,它们是:①构造沉降,它产生了沉积物的沉积空间;②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它是控制地层分布模式和岩相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Vail and Todd,1981);③沉积物的多少,它控制古水深;④气候,它是控制沉积物类型的主要因素,其中降雨量和温度对碳酸盐岩、蒸发岩的分布、对于硅质碎屑沉积的类型和数量是相当重要的。 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与构造沉降的结合产生了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图4-1)。在图4-1中,由于构造沉降相对于海平面的变化要缓慢得多,因而用线性关系曲线表示。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形成沉积物的可容纳空间。沉积的厚度主要受构造沉降作用控制,沉积地层的分布模式和岩相分布则受控于海平面相对变化速率,这一点表现为相对海平面曲线斜率的变化,它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升降控制(图4-1)。 层序由三部分或三个体系域组成。这里的体系域是根据界面类型、地层的几何形态和在层序内的位置定义的。正如图4-1所示,体系域被解释为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中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沉积的。一个层序被解释为在一个海平面变化周期从开始到结束间的沉积。该周期位于海平面曲线相邻下降翼拐点之间。 Vail和 Todd (1981)在硅质碎屑岩层序中识别出两类不同的层序,即I型层序和Ⅱ型层序。同样,这两类层序在碳酸盐岩层序中也能识别。 I型层序的底部是I型层序边界,它以台地出露和侵蚀,以及伴生的陆坡前缘海底侵蚀,上覆地层的上超和海岸上超的下移为特征(图4-1)。海岸上超向盆地方向迁移,使得潮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酸盐层序地层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