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头针技术是指在头皮特定部位针刺的一种治疗技术,适用于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呆病等)及痛证等病症的治疗。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分区定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额区、顶区、颞区、枕区 4 个区,14 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 25 条)。1. 额区(见图 1)(1)额中线定位:在额部正中,前发际上下各 0.5 寸,即自神庭穴向下针 1 寸,属督脉。主治:头痛、强笑、自哭、失眠、健忘、多梦、癫狂病、鼻病等。(2)额旁 1 线定位: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发际上下各半寸,即自眉冲穴沿经向下刺 1 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上焦病证。3)额旁 2 线定位:在额部,额旁 1 线的外侧,直对瞳孔,发际上下各半寸,即自头临泣向下针 1 寸,属足少阳胆经。龙线营旁厌前厘正顶颉颛悬线会中顶|in顶貳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中焦病证。(4)额旁 3 线定位:在额部,额旁 2 线的外侧,自头维穴的内侧 0.75 寸处,发际上下各 0.5 寸,共 1 寸,属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之间。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下焦病证。2. 顶区(见图 2、图 3、图 4)(1)顶中线定位:在头顶正中线上,自百会穴向前 1.5 寸至前顶穴,属督脉。主治: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头顶痛等。(2)顶颞前斜线定位:在头顶侧面,从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此线斜穿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将全线分 5 等份,上 1/5治疗对侧下肢中枢性瘫痪;中 2/5 治疗对侧上肢中枢性瘫痪;下 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3)顶颞后斜线定位:在头顶部侧面,从百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此线斜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将全线分 5 等份,上 1/5 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中 2/5 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下 2/5 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4)顶旁 1 线定位:在头顶部,顶中线左右各旁开 1.5 寸的两条平行线,自承光穴起向后针 1.5 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5)顶旁 2 线定位:在头顶部,顶旁 1 线的外侧,两线相距 0.75 寸,距正中线 2.25 寸,自正营穴起沿经线向后针 1.5 寸,属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