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空气和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 、描述硫、木炭、铁丝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 、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2 、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用具 普教学用具 教材分析 把空气、氧气放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第一单元足够说明其广泛性和重要性,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内容的安排既不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以此为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已经掌握关于空气和氧气的相关知识,只是学习新课的时候知识点都比较零散,分为几个课题来进行学习。而现在把所有关于空气和氧气的相关知识归纳在一起,形成系统的知识网,更利于学生理解记忆。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更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中,最最常见、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物质是什么? 空气及其其中的氧气是与我们最密切的化学物质,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空气的组成。 【回答】空气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空气中的组成成分及含量。 【讨论、归纳】空气的组成及含量:氮气(7 8 %)、氧气(2 1 %)、 二 氧化碳 ( 0 .0 3 % )、 稀 有气体(0 .9 4 %)、其他气体和杂志(0 .0 3 %)。 【归纳】 对学生讨论的结果做出评价与补充、分析,根据性质极其用途的相似性把氮气和稀有气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记忆他们的性质及用途,方便学生记忆。带领学生简单了解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用途广泛。但是被污染的空气却对人类有害,污染源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能够污染空气的物质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思考回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帮助学生归纳其化学性质(活泼、氧化性和助燃性)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