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2讲《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txt爱情就像脚上的鞋,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赤脚走路是什么滋味骗人有风险,说慌要谨慎。不要爱上年纪小的男人,他会把你当成爱情学校,一旦学徒圆满,便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你。第 02讲 《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现在我们讲概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伤寒杂病论》的成书背景。任何一部能够在历史上流传千古,对这个学科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著作,它的出现都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所以我们也从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来谈谈在这样一个时代为什么会出现《伤寒杂病论》这样流传千古而不朽的著作。 从社会背景的角度来看,我们刚才在谈张仲景的生活时代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是一个战争连年,天灾不断的社会。我查了一下史书,从自然灾害来说,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在张仲景的存世的这几十年之中,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大的自然灾害就有 22起之多。像自然界中的旱灾、水灾、海水倒灌、河堤决口、地震、台风蝗虫、泥石流。 我查了史书之后,能够想象到的自然界的灾害在张仲景的存世的年代都有。而且在史书上能够记载的,这不是局部的、小的灾害。那么这样的灾害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呢?造成了生产力被破坏,生产水平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抵抗力降低,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长期的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所以历史上有句话,叫做“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从自然灾害来讲的。从战争的角度来讲,大家想一想,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战争连年不断,所以中国历史上又有一句话,叫做“大兵之后,必有大疫”,正是这战争的连绵不断和自然灾害的连绵不断,导致了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所以在《东汉会要》记载历史大事件的这本书里头说“中原大地,白骨委积,人相食啖”。“白骨委积,人相食啖”就已经是人吃人的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了。所以在《东汉会要》的描述,当时的百姓“不死于兵,即死于病”。 这个建安文学,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他有一首诗叫《七哀》。《七哀》里有这样一段话,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啼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所往,何能两相完”。那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话呢?他说他在路上走着就看到有一个饿得面黄肌瘦的这样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就扔到大路边的草丛中,回头听见孩子的哭泣声,自个擦擦眼泪,不再回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未知身所往”,自己吃了今天的饭,不知道明天自己要到哪里去。自己的性命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