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35章DNA的重组

第35章DNA的重组_第1页
1/19
第35章DNA的重组_第2页
2/19
第35章DNA的重组_第3页
3/19
第三十五章 DNA 的重组 第一节 同源重组 一、Ho lliday 模型 二、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致育因子(F 因子)通过结合作用由F+细胞向F-细胞转移,F 质粒约1/3 的基因与转移有关,traS 和traT 基因编码表面排斥蛋白,阻止F+细胞之间的转移,F+细胞的性菌毛与F-细胞结合后收缩,使二者靠近,TraD 蛋白构成转移的通道,在TraI 在TraY 的帮助下结合到转移起点oriT 上,切开一条链,使其5´端进入受体细胞,并合成其互补链,使F-细胞转化为F+细胞,给体细胞中的单链也可以合成互补链。 在细菌基因转移的不同时间将配对细胞分开,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F 质粒DNA 可以通过重组整合到受体的染色体中,使受体菌成为高频重组(Hrf)菌株,若F 质粒的DNA 未能完整地进入受体菌,则受体菌不能转化为F+,F 质粒的DNA 可以被切割出来,有时可携带宿主菌的染色体DNA,称作F´因子,F´因子携带的基因可在受体菌表达。 外源基因可以进入感受态细菌,称作转化,自然条件下感受态的形成需要10 多种蛋白质参与,实验室常用高浓度的Ca2+处理使细菌形成感受态。 通过噬菌体将细菌基因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称作转导,若宿主菌任意部位的基因取代噬菌体DNA的一部分转入受体菌,称作普遍性转导,若宿主整合部位的DNA 取代了噬菌体的部分DNA 称作限制性转导。进入受体菌的基因可与染色体重组。 用溶菌酶除去细菌的细胞壁,人工促使原生质体融合,可引起广泛的重组。 大肠杆菌染色体的基因图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三、重组有关的酶 依赖RecBCD 起始的重组模型: RecBCD 有依赖ATP 的核酸外切酶、核酸内切酶和解螺旋酶活性,当DNA 断裂时,它结合在其游离端,使其解旋并降解,直至酶移动到chi 位点(GCTGGTGG),在其3'侧4-6 核苷酸处将链切断,产生3'游离单链,随后单链与RecA 结合,开始同源区重组。 RecA 蛋白的丝状聚合体与DNA 的相互作用 RecA 蛋白的带状图解 RecA 蛋白的丝状聚合体,每一圈螺旋由6 个RecA 蛋白单体构成,其中一个单体由红色标出。 RecA 蛋白引起DNA 同源重组的模型 在大肠杆菌中由Ru v A,Ru v B 和Ru v C 蛋白参与的同源重组。 (a)Ru v A 四聚体的图解。四个亚基形成的结构像四个花瓣的花。 (b)Ru v A/Ru v B 的作用: (左)Ru v A 四聚体结合到Ho lliday 位点; (中)Ru v B 六聚体结合到杂合双螺旋的两对面,DNA 穿过其中心, Ru v B 六聚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35章DNA的重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