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 《谁是最可爱的人》导学案(学生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战士们的崇高精神。 教学时数: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二, 预习,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标记生字词和其他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 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军隅里..( ) 摁.倒( ) 掰.断( ) 淳.朴( ) 过瘾.( ) 豁.亮( ) 憋.闷( ) 坚rèn( ) 谦xùn( ) fù( )灭 2.多音字 鲜( )朝鲜 什( )什物 覆( )覆灭 ( )新鲜 ( )什么 履( )履行 3.词义 什物: 。 豁亮: 。 坚韧: 。 淳朴: 。 谦逊: 。 覆灭: 。 过瘾: 。 三,整体理解 课文的体裁是--通讯。 (一)课文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请填表: 1.事例: , 精神: 。 2.事例: , 精神: 。 3.事例: , 精神: 。 作者谈本文为什么成功: 我追求着最本质的东西: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 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 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二)这三个典型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课文分哪几段? (四)本文的三个事例前都有一个过渡段(或过渡句),请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五)全文的结构方式是: 四、阅读课文开头部分(前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2、 点题的句子是: 3、 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 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两个冒号,它们各表示什么? 5、第三自然段后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第三自然段从 、 、 、 四个方面赞扬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崇高境界。 7、三个事例分别照应第三段结尾的四个排比句,请指出其照应关系。 8、大声朗读: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五,阅读“松骨峰战斗”一段。 1、指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