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二、医院感染的报告要求有哪些?(一)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二)证实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应立即报告院部,医院必须在1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三)发生以下情况应即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值班,医院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四)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四、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流行或爆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感染源→隔离病人→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五、医院感染传播的三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⑤、感染途径: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新宿主的方式。有5种: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4、媒介物传播;5、昆虫媒介传播。前三种最为常见。六、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4、无菌包应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镊)。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5、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6、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七、无菌物品打开后使用时间规定:1、无菌纱布、棉球、小包装棉签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2、无菌容器、消毒液等每周更换(灭菌)2次;3、无菌盘须标明开始使用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4、抽出的药液如未能及时注射,应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5、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6、使用熏蒸灭菌的无菌器械,裸放无菌盘内,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7、含氯消毒剂要求现配现用,使用中要加盖保存,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中的戊二醛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4天。(消毒液配置后都必须标明配置时间、失效时间)8、各种消毒液开启注明启瓶时间,使用不超过一星期。八、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时包装袋要求:1、医疗废物都应放入标有明显的医疗废物标识的黄色塑料袋(桶)中,在装满3/4时由工人封口、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日期、废物类别、科室)。包装袋不得有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