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 800 字经典范文三篇 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 篇 1 93 岁的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宋才飞、90 岁的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曾锡朋、91 岁的国家级经济师曹三平。。。。。。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楚怡工业学校校友。今日,由湖南省教育厅出品、监制、策划的《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进行首映式,一大 批扎根各行各业的楚工校友,以及近年职教培育出的火箭专家、物理讨论员、世界建筑能手等优秀湖湘职教学子通过纪录片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 “爱国、求知、创业、兴工”,1909 年,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在筹办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后改名楚怡工业学校)时秉承的办学信念,正是这 8 个字。百年来,楚怡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湖南职教人奋勇前行。如何更好地传承楚怡精神?也正式为了实现 这份初衷,省教育厅组织拍摄了《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说:“办好湖南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湖南职业教育的历史,熟悉湖南职业教育进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因为只有真正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才能走好“我们到哪里去”的这 条路。这也是我们拍摄《楚怡*百年荣光》这部纪录片的初心之所在。” 不过,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可谓是真实演绎着“湖南职教人在讲好湖南职教自己的故事”。纪录片总制片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楚工”继承院校);总导演、制片人来自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撰稿组、编导组的成员绝大部分也来自该校。整部纪录片的摄像、灯光、美术、音乐、后期等各组主要成员也是来自全省各职业院校的老师及校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超过 20 所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参加了纪录片制作。 在该纪录片的总导演、制片人、湖南大众传媒职院副校长雷珺麟看来,纪录片创作是对湖南职教改革的生动践行,也打造了湖南职老师生的实训平台。其拍摄计划既是一份专业的拍摄实施计划,更是一份产业深度参加制订的实践教学方案。“超过 30 名行业一线专家参加指导,超过百余名职老师生参加创作,超过 20 所职业院校、上千名在校师生参加拍摄,我们通过纪录片探究了“课堂+工作室、课堂+项目、课堂+岗位”的实践教学模式。”据统计,纪录片实地取景 15 处,拍摄跨度 3 个月,采访领导、专家、校友等三十余人,拍摄素材超过 13000GB,最终完成成片质量约 5GB。同时,团队进行了《楚怡的故事》系列短视频策划及制作,全程由职业院校校友、师生创作,走访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