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花香》听课报告 《一路花香》这则寓言故事讲解并描述了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无损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于是和挑水工之间有了一段对话,从而告知我们:每一件物品、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傲慢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特点,就能发挥作用。 围绕课文,钱老师细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从检查词语入手,正音,依据供应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然后抓住破水罐和挑水工的对话商量体会课文所蕴涵的寓意,还细心设计了板书关怀同学体会破水罐的心情改变,并把这一感情改变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全文的教学。特别是抓住了文中的留白,引导同学想象听了挑水工的话后,破水罐和完好的水罐的心情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结尾处老师又总结了全文,让中心更加得以突出。 但是,在班级组老师的探讨分析下,觉得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缺乏: 〔一〕同学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不够到位。 虽然出示了肯定的词语,让同学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但是整体感知课文还很不够。 进入文本学习之前,假如能提出几个能掩盖全文的问题会更好,不如“故事中有几个角色?哪个留给你的印象更加深刻一些?”让同学快速扫瞄课文后直接解决就好。不然的话,就只能让同学觉得课文已经被支解了,不再是一个完好体,留在同学心中的只是一个个不完好的画面,是残缺不全的。 当然,在重点段落的解决中也应当留意考虑同学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比方课文结尾处挑水工说“我早知道你的裂缝”,那老师就可以支配提问:“早在什么时 候?这期间,挑水工是 怎么做的'呢?”让同学再从全文去找答案,整体感知就很到位了。再如破水罐第一次向挑水工抱歉时提到“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那老师就可以追问:“在破水罐心中,怎样的回报才是应有的呢?”同学又再次回到第一节,像“完好的水罐”那样“把水满满地运到仆人家”,再次整体感知。 〔二〕同学与文本的对话不够充分。 在学习挑水工最终一段话时,钱老师支配了同学谈读后的所得,同学都能谈到一些基本点,但是老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所以使商量沟通流于一种形式,让同学的感悟没有落到实处。 假如同学在沟通自己的感受时,钱老师能准时追问:“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再让同学从文中找答案,或者再从全文感知,那理解就更加深刻了。而且,同学实践的机会越多,理解就越深刻,对于课文的诵读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三〕语文课的诵读不够充分。 读是语文课的一大特色。任何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