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听课心得体会 《小数的意义》听课心得体会 今日有幸听了王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首先老师能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这一理念为统帅,整节课所有的课件简单而朴实,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珍视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引发孩子深度的思考,尤其是老师对教材的专业理解,不再是做教材的使用者,而是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制造者,老师扮演的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这一角色。 纵观这节课,王老师简约的设计、简单的方法,简练的语言,达到了教学的最大效果。尤其是很多出彩的地方更是让我们值得借鉴。 1、新知、旧知链接巧妙 充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已有知识出发,老师借助生活素材,如:你见过小数吗,举例子,把学生带到自己日常中发现的小数初步的感知,把学习内容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小数,体现数学的生活化。王老师课前精心预设好的,足见教者的智慧,可见,只有课前精心的预设,课堂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生成。 2、探究深化、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猎取和能力的培育,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老师在教学 1 分米=110 米=0.1 米时,渗透对应、包含等数学思想,如“由 0.1 想到 0.9,0.2 想到 0.8 这是对应思想的渗透”,1 里面有几个 0.1 这是包含思想的渗透,这一渗透为后继学习“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老师由扶到放,牵引的痕迹逐渐淡化,更多的是学生浓浓的探究味道;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老师采纳层层剥笋的方法,渗透抽象化的方法,去掉单位名称,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 3.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选择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探究 0.1 的含义,通过直观演示操作一张纸,代表 1 元钱,那么在纸上如何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