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生活的艺术》学习心得在报告会上,周老师将家庭教育理念和自己身边的亲子教育实例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广阔老师产生强烈共鸣。她强调了老师应有“兴小家,为大家”的观念,在家庭教育上更要尽心尽力,周慧玲老师结合自己教育女儿的经历,用“小鬼早当家,长大愁不发”来形象说明家庭教育的秘诀。她认为要放心将事情交给孩子去做,在孩子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阶段,作为家长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并正确引导孩子,对于孩子的成绩,父母要信任“每一位孩子都是花园里的一朵花儿,之所以没有开放是因为花期未到”。周老师还提出几点建议:给孩子积极的情绪;让孩子了解、参加父母的工作;父母要善于与孩子老师沟通。 第一,老师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它需要老师从情感上热爱学生,从生活学习的细微处关爱学生,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尤其对那些身处逆境的孩子,老师更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他们,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甚至一件微薄的礼物,让他们时刻感到你是他们的贴心人。因为,“孩子们所喜爱的是那种本人就喜爱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欢乐的人。”可见,老师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以“细无声”的“滋润”,不但会使学生爱其所教的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而且会促使学生情感的健康进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 第二,老师要宽容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未成年人,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不足是正常的。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少加些指责、批判,多一些循循善诱。切忌与学生计较,粗暴地训斥学生,这样将导致学生疏远你、敌视你。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老师人格美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它作为一种教育态度,既不是消极的放任自流,也不是有意回避矛盾,它和严肃批判一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冷静反省,认识缺点,从而改正错误。既然批判和宽容的最终目的一样,而常常批判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用宽容对待学生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那么,我们对学生少进行些批判,多给予宽容不是更容易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吗? 第三,老师要帮助学生,人都喜爱受人重视、被人需要,学生也一样,喜爱被人夸赞,喜爱在集体中显示自己的长处。而学生一旦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并获得成功,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承认,就很容易化作求知、上进的动力。人人都有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