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_第1页
1/3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_第2页
2/3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_第3页
3/3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期末考完了,如释重负,想消遣一下。正好蒋老师推举了几部纪录片,我一眼就相中了这部《我在故宫修文物》,想起没过几天就要去北京,就算是补补课吧。 修文物很常见,但在故宫里修,就不一样了。我原本以为故宫上万件宝贵的文物,总得要一大群“武艺高超”的人来维护吧。可是看完却发现,与我的猜想截然相反。整个修复组的人很少,每个部门就两三个人,形式多半是一师一徒。有些修复手艺都是代代单传,濒临失传,让人看了不禁捏一把汗。 文物的范围很广,上到乾隆的纸,康熙的表,下到太监宿舍里的烤火盆,现在都被一代代文物修复者精心呵护着。而精心呵护的过程就不是那么讨人喜爱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修复钟表。钟表本就极其精细,我小学时有位老师因为好奇,手残地自己拆开来看了一会,就再也装不回去了。况且故宫大部分的钟都具有观赏性,每到整点那些机器小人儿就上演一部表演剧,跳个舞什么的,所以代代钟表者不仅要让它恢复报时功能,还要让它能继续表演。 现代钟表修复者是王津。一件破损严重的乾隆时期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修了整整八个月。据他说,修钟表工序繁琐,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要反反复复修三四天,很需要心静。有时甚至几周都解决不了,特别头疼,大部分人都坚持不下来。干这行全靠热爱,只有热爱了才能静下心仔细去做。说得也是,天天蹲在与社会几乎脱节的皇宫里,用着传统的工具耗时耗力地修复一件东西,像我这样极容易分心的人,将来假如去故宫应聘准不会要我。 呆在故宫里着实挺难的。为了保护文物,抽根儿烟都要骑半个小时的电驴到午门外去抽,爱美的妹子只能素颜上班。修复室连空调也不能开,冬寒夏热,那味道可不好受。 呆在故宫里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乐趣。工作累了,弹一弹吉他,哼一哼不着调的歌。或是到被苍绿大树掩护的天井里浇一浇树,种点菜(假如以御菜的名义卖估量能卖个好价钱呢),或撸一撸可爱的御猫,甚是满意。每到秋天,整个修复组的人提着几张帐篷布大的纸,浩浩荡荡地到几棵杏树下打杏子,场面喧闹非凡。假如乾隆皇帝还在,看着他们美滋滋地吃着杏子,肯定得叫:“竟然敢偷吃朕的杏子!给我掌嘴!” 此外,节目播出后,王师傅还因为长相儒雅气质被称为“故宫男神”。一到有王师傅的片段,弹幕满屏都是“表白王师傅!”“表白男神!”。估量王师傅找儿媳妇不用愁了,哈哈。 原本以为这些大师都是高薪请来的,可是据王师傅透露,月薪居然只有六七千!尽管如此,还是有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