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自举升压电路

自举升压电路_第1页
1/6
自举升压电路_第2页
2/6
自举升压电路_第3页
3/6
第 1 页 共 6 页 自举升压电路 自举升压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 所示。所谓的自举升压原理,就是在输入端IN 输入一个方波信号,利用电容Cboot将A 点电压抬升至高于VDD 的电平,这样就可以在B 端输出一个与输入信号反相,且高电平高于VDD 的方波信号。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当VIN 为高电平时,NMOS 管N1 导通,PMOS 管P1 截止,C 点电位为低电平。同时N2 导通,P2 的栅极电位为低电平,则P2 导通。这就使得此时A 点电位约为VDD,电容Cboot两端电压UC≈VDD。由于N3 导通,P4 截止,所以B 点的电位为低电平。这段时间称为预充电周期。 当VIN 变为低电平时,NMOS 管N1 截止,PMOS 管P1 导通,C 点电位为高电平,约为VDD。同时N2、N3 截止,P3 导通。这使得P2 的栅极电位升高,P2 截止。此时A点电位等于C 点电位加上电容Cboot两端电压,约为2VDD。而且P4 导通,因此B 点输出高电平,且高于VDD。这段时间称为自举升压周期。 实际上,B 点电位与负载电容和电容Cboot的大小有关,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调整。具第 2 页 共 6 页 体关系将在介绍电路具体设计时详细讨论。在图2 中给出了输入端IN 电位与A、B 两点电位关系的示意图。 驱动电路结构 图3 中给出了驱动电路的电路图。驱动电路采用 Totem 输出结构设计,上拉驱动管为 NMOS 管 N4、晶体管 Q1 和 PMOS 管 P5。下拉驱动管为 NMOS 管 N5。图中CL 为负载电容,Cpar 为 B 点的寄生电容。虚线框内的电路为自举升压电路。 本驱动电路的设计思想是,利用自举升压结构将上拉驱动管 N4 的栅极(B 点)电位抬升,使得 UB>VDD+VTH ,则 NMOS 管 N4 工作在线性区,使得 VDSN4 大大减小,最终可以实现驱动输出高电平达到 VDD。而在输出低电平时,下拉驱动管本身就工作在线性区,可以保证输出低电平位GND。因此无需增加自举电路也能达到设计要求。 考虑到此驱动电路应用于升压型 DC-DC 转换器的开关管驱动,负载电容 CL 很大,一般能达到几十皮法,还需要进一步增加输出电流能力,因此增加了晶体管 Q1 作为上拉驱动管。这样在输入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Q1 导通,由 N4、Q1 同时提供电流,OUT端电位迅速上升,当 OUT 端电位上升到 VDD-VBE 时,Q1 截止,N4 继续提供电流对负载电容充电,直到 OUT 端电压达到 VDD。 第 3 页 共 6 页 在OUT 端为高电平期间,A 点电位会由于电容Cboot 上的电荷泄漏等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自举升压电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