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范文 5 篇 从带领乡亲抵抗喀尔齐圈地、到揭发科考舞弊案、再到身赴广西罗城上任勇斗“地头蛇”,虽然是一部“文人戏”,但少不了皮肉之苦。电影观后感怎么写呢?我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电影观后感五篇,希望大家喜爱!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范文 1 观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我感受颇深。影片中反映的是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高老师因母亲病,不得不临时请假回家。村长找来了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也就是刚念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魏敏芝来代替高老师上课。她年纪少,不懂得备课、上课,甚至连一支完整的歌也不会唱。高老师只好吩咐魏敏芝每天在黑板上抄写课文,而且每天必须点清人数,一个都不能少。全班共 28 人,学习委员张慧科由于家里穷,母亲又生病,他不得不到城里去打工挣钱。魏敏芝得知情况后,号召同学们一起凑钱去找他回来。魏敏芝到达城里后,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找到了张慧科,这些山区的孩子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看完影片后,我有几点体会。 一、魏敏芝虽然是一个代课老师,待遇很低。但她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工作高度负责。已经接近一个合格老师的基本要求。 二、魏敏芝初中还没毕业,对一些计算题都不精通。但她却能让学生通过全班 28 人每人捐 5 分甚至 5 角钱该怎样计算,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她虽然不懂数学,但她能知道数学是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合作、探究、思考,使课堂变得更有实效。魏敏芝有一个执着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马不停蹄地追求。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让她的学生一个也没有少。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大胆地去实现。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范文 2 今日,我看了一部名叫《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让我非常感动。 影片中讲述的是在一个贫困的水泉小学里,高老师请假一个月,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于是请了一名代课老师——13 岁的魏老师,刚开始学生们特别淘气,尤其是一名叫张慧科的男生,三天两头闹事,其中又一次还把高老师买的粉笔踩碎了。后来张慧科应为某些原因去了市里,魏老师也为了寻找张慧科去了市里,用了寻人启事和上电视的方法,终于将张慧科找了回来,也应为这样得到了好心人捐赠的一车文具和捐款,学校从新改建,学生们也终于可以上学了。 看了这部影片我的感受非常深,应为它使我非常惭愧,平困山区的孩子连粉笔都买不起,而我们却拿粉笔当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