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妻多夫:一种民间法视角的“生存性智慧”

一妻多夫:一种民间法视角的“生存性智慧”_第1页
1/3
一妻多夫:一种民间法视角的“生存性智慧”_第2页
2/3
一妻多夫:一种民间法视角的“生存性智慧”_第3页
3/3
一妻多夫:一种民间法视角的“生存性智慧”摘 要:真正的一夫一妻制缺乏生物社会学基础且十分罕见,在生物学界这属于不正常的行为之一。“一妻多夫”作为一种非典型的婚姻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延绵不断,在我国西藏地区至今仍然存在。“一妻多夫”有兄弟共妻、父子共妻、舅甥共妻、叔侄共妻、朋友共妻等形态和典妻、转房婚俗、群婚等亚形态,国内外不同学者论述了其存在的成因,“民间法”更为我们剖析这种婚姻形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体现为“生存性智慧”的实践逻辑。不能因为“一妻多夫”与传统婚姻价值体系有冲突,而将其定性为“原始的”“粗俗的”“落后的”婚姻形式,甚至忽视其既有功能和存在价值。关键词:一夫一妻;一妻多夫;民间法;“生存性智慧”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24)04-0062-12“一妻多夫”是指一个女子和几个男子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作为一种特别的婚姻制度,“一妻多夫”在世界婚姻制度的进展过程中比较罕见,这种罕见表现在其极少出现在正式的文字历史记载中;随着现代学者对这一制度讨论的深化,国外学者恩格斯在他的著作《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写到:“除个体婚制之外,一般所知道的还有东方的一夫多妻制及印度——西藏的一妻多夫制。”[1]讨论中国婚姻形态的学者也表明“自清一代,非兄弟间的一妻多夫在中国的穷人中间似乎相当普遍,尽管各地的情形不尽相同”,但“在中国的每个省份都能发现某种一妻多夫制的痕迹”[2]。真实的普遍存在与极少的史料记载这一巨大反差引发了笔者思考。近年来,一些国内的学者也对一妻多夫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利用大量的田野资料对此类婚姻形态进行分析[3],但国内学者讨论所用案例大多仅限于西藏地区,缺乏普遍性;另一方面,讨论方法比较单一,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解释这种婚姻存在的原因和意义,是比较流行的视角和方法,但迄今为止这方面的讨论大都停留在粗泛的定性论述的层面上[4]。尽管一些学者也寻找了新的讨论方向,比如讨论一妻多夫婚姻形态的具体制度,涉及丈夫人数、子女人数、妻子与丈夫之间以及丈夫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等,但关于一妻多夫婚姻形态的成因,大多数学者主要还是从经济学视角来论证一妻多夫制的合理性[5]。“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两种形态是和“一夫一妻”相对应的婚姻形式,真实地了解“一夫一妻”制的罕见,可以加深我们对“一妻多夫”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一妻多夫”婚姻形式成因讨论,结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妻多夫:一种民间法视角的“生存性智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