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理论与实务资料 一、课程概要 《金融理论与实务》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和基本制度规定。既研究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现代金融经济运行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又着力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 其内容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又具有微观性、个别性、策略性、适用性的特点。故本课程既是经济学的具体和深化,又是金融经济本身运动规律和运行规律、规则、经营方法的概括与升华。 学习《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认识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金融工作对经济管理的影响;弄清金融的基本范畴;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熟悉金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 第一章 货币 一、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物?信用货币的特点? 2.说明货币诸职能的主要特征。 3.阐明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联系与差别? 4.为什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5.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有哪些特点? 二、考核知识 1.识记: 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货币币值汇率: 法定货币 、世界货币和可自由况换货币 2.领会: a. 为什么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b. 贮藏手段职能的特征? c. 货币币值与市场商品价格的关系? d. 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2 e. 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 三、辅导材料:(理解) 1.如何理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2.什么是汇率?各种倾向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外汇?我国外汇的内容包括哪些? 第二章 信用和融资方式 一、复习思考题 1. 试分析银行信用与其他基本信用形式的联系? 2. 如何理解信用的基本职能,以银行信用为例说明如何发挥信用在国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3. 谈一谈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4. 分析说明我国信用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 5. 说明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的异同及其在我国当前的状况。 6.金融证券化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证券化 2.领会: a. 信用的形式特征和职能? b. 商业信用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