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学会与压力共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调适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压力的概念及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提高大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教学重点:压力的概念及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教学难点:大学生应对压力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数:2 学时教学要点:第一节压力概述一、压力(一) 压力的定义压力这一概念最早是在 1936 年由加拿大著名的内分泌专家汉斯•塞里(HansSelye)博士提出的,因此他被称为“压力之父”。塞里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应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之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国内学者通常将压力(stress)译为应激,压力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压力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需求超过了个体能承受的最大量,从而引起个体心理上或生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疾患。(二)压力反应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1. 压力的生理反应塞里以白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高压下(用威胁性刺激诸如冷气、热气、有毒但不伤害生命的食物等)个体的生理反应,发现个体在压力环境下的生理反应包括:警觉(alarmreaction)、抗拒(resistance)和衰竭(exhaustion)三个阶段。长期处于压力的情况下,人的身体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如胃肠溃疡、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甚至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而出现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当人们长期处在高压力的环境下而自身对工作的控制程度又很有限的时候,很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压力对免疫系统的伤害,从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2. 压力的心理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均为负面的情绪反应。短期的生活压力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会伴随着压力的消失而消失,不一定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只有长期的生活压力所引起的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反应才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压力对心理的影响首先表现为相伴的一系列使人处于消极的负性情绪状态的情绪体验,如愤怒、焦虑、恐惧、嫉妒、内疚、抑郁、悲伤、绝2望等。在情绪体验产生的同时又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次,压力状态所造成的心理失衡会干扰心智功能的正常发挥,容易形成思维紊乱。当人们遇到压力时,在心理方面可能出现焦虑、紧张、绝望和急躁、沮丧、消沉、做噩梦、失眠、退缩、忧郁和孤独感等不同的心理反应,严重的会引起精神病,甚至会导致自杀等。一般来说,焦虑和抑郁是在大学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心理反应。(三)压力的行为反应压力状态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直接的行为反应是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