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艺术终结之后

艺术终结之后_第1页
1/21
艺术终结之后_第2页
2/21
艺术终结之后_第3页
3/21
艺术终结之后 黑格尔与现代美学转向 中国美学的西方化,其实质是思辨哲学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黑格尔化。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深受黑格尔的影响,马克思认真研读过黑格尔的《美学》,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美的规律”的思想,恩格斯的悲剧理论,都和黑格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P14)。因此,在建国后长达数十年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岁月里,黑格尔在中国美学界都享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按照伽达默尔的看法,任何解释都是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沟通,“我们要对任何文本有正确的理解,就一定要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和某个具体的境况里对它进行理解,理解在任何时候都包含一种旨在过去和现在进行沟通的运用”[2](P9),换言之,也就是由于当下的现实需要,解释主体才激活了文本与现实相连的某些方面。朱光潜翻译的黑格尔《美学》第 1卷于 195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年,全书 3卷共 4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译后记》中,朱光潜一共列出了黑格尔美学的7个关键性问题,包括:一、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和历史辩证法的矛盾;二、《美学》的结构,美的定义:“理念的感性显现”,理性内容被提到第一位;三、在改造自然中实现自我,环境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实践观点的萌芽;四、《美学》作为艺术史大纲:三大历史阶段和三种艺术类型;五、哲学取代艺术说,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对立;六、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区别;七、《美学》的历史背景,它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这 7个关键性问题比较典型地代表了上个世纪 50至 70年代,中国美学界在比较封闭的历史语境中关注黑格尔《美学》的主要方面,对于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巨大转折和黑格尔《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个时代的中国美学界未能予以相应的重视,就连朱光潜这样的学术大师也未能例外。 从上个世纪 70年代末以来,30年过去了,我们对 20世纪包括近期的西方艺术与美学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逐渐意识到:黑格尔美学思想中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当今艺术的急剧发展,要求美学理论做出新的积极回应并增添鲜活的内容。这一切,都使得我们感到有必要重新反思黑格尔在 19世纪提出,但长期未能引起国内学界应有重视的观点,即“艺术终结论”,这是连接并理解现代艺术和美学转向的一把钥匙。 一 黑格尔美学的特点在于对艺术的高度关注。他的《美学》副标题为《关于美的艺术的讲演》,这足以说明他不同于休谟或康德,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审美趣味或美的经验,而是艺术[3](P80)。朱狄认为:“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艺术终结之后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