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 8 日刚开始公测的时候,我们心里也很忐忑,但是从目前的反馈来看,还是不错的。”7 月 2 4 日下午,面对来访的媒体,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对公测以来的成绩显示出充分的信心。 今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这是自 2 0 1 3 年 3月 1 5 日中国征信领域首部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始施行之后,央行第一次通知企业做个人征信的准备工作,亦为中国征信市场化向前推进的一大步。目前,央行已经完成了对八家机构的最终审核工作,牌照有望在8 月下发。 过去中国商业征信体系影响力比较弱,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民营机构没有独立、稳定的数据来源,但是芝麻信用等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加入正在改变这一状况。互联网企业本身可以产生的电子商务、社交等信息,可以从多角度对征信对象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其信用。 截至目前支付宝的实名用户超过了 4 亿。虽然用户和数据量都不少,然而大数据征信的有效性却一直为业界所担心。传统的征信系统,其数据来源比较单一,但是这些系统当中记录的都是关于个人和企业比较核心的金融数据,如信贷、保险、税收等,都是“真金白银”,与个人信用关联度比较强。互联网公司积累的数据虽然多,但是这些数据和个人信用关联度比较弱,如何用这些关联度弱的数据,分析出与个人信用的关系,是个难题。 此外,数据来源单一、数据的第三方问题、隐私保护问题等,也是公众和监管层对芝麻信用的担忧和顾虑。芝麻信用该如何破解这些顾虑? 数据来源是哪? 打开手机支付宝 APP,点击首页淡绿色空心的水滴“芝麻信用分”,授权开通后,每个用户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芝麻信用分。从350 分到 950 分,分数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违约可能性越低。 “芝麻信用分,是芝麻信用 皇冠上的明珠 ,它是每个人信用程度的浓缩。但是,这个分数只是冰山一角,它的下面还有一座巨大的冰山。”胡滔介绍。 数据来源,是这座冰山的重要构成部分。芝麻信用分正是依据芝麻信用能够用到的数据打出来的,这些数据包括芝麻信用所在的蚂蚁金服集团多年积累的数据和与外部合作机构的数据。 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是蚂蚁金服集团旗下的子品牌。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本身积累的数据,是芝麻信用的一大优势。这些数据包括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网络购物的相关行为数据,支付宝平台水电煤电信缴费数据、各种生活服务场景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