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生命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升值现象 内环境:细胞外液 负反馈:被调节机构反过来作用于调节机构使其活动减弱 (就稳态调节而言,负反馈更重要) 机体功能的调节是如何被实现的? 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实现;特点:迅速、高效、精确;是最重要的调节; 2.体液调节。通过激素实现;特点:缓慢、持久、广泛; 3.自身调节。通过自身实现;特点:局限、短暂;经常性的代偿; ---------------------------------------------------------------------------------------------------------------------- 细胞 被动运转 1.单纯扩散: 定义:物质分子顺着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运动,不需要消耗 ATP。 动力:浓度差 对象:脂溶性物质 特征:不耗能 2.易化扩散 定义: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动力:浓度差、电位差 对象:非脂溶性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水、小分子) 特征:不耗能、蛋白质的帮助。 主动运输 定义:逆着浓度梯度的耗能运转 动力:ATP 对象:营养物质、纳钾 特征;耗能 纳钾泵:纳钾依赖式 ATP 酶 出入胞作用 载体:特异性 饱和性 竞争抑制性 通道:特异性 定义:大分子的耗能转运 举例:出胞:激素的分泌 入胞:白细胞吞噬 生物电 兴奋性:机体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 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形成机制。 细胞接收有效刺激,产生一个短暂的、可逆的、迅速的、可传播的点变化。它是组织细胞兴奋表现功能的标志。 形成机制:1.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有效刺激 2.上升支去极化,Na离子内流形成 3.下降支复极化,K 离子外流形成 4.动作电位在结束之前激活纳钾泵,泵出纳,泵入钾 肌肉收缩机制:运动神经末梢兴奋,释放囊泡内乙酰胆碱 入间隙,于肌细胞膜上的 N2 受体结合,使其变构,形成较多的钠通道,较少钾通道 钠内流大于钾外流 使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兴奋 终池释放钙离子入肌浆,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其变构 拉动原肌球蛋白移位,暴露细肌丝主干的双螺旋凹槽 激活粗肌丝头端横桥的 ATP 酶活性 横桥耗能推动细丝滑入粗丝,实现肌小节缩短和肌肉收缩 △ 兴奋-收缩欧联:神经的电兴奋转化成肌肉收缩的机械兴奋的过程。 等长收缩:长度不变、张力增加 等张收缩:长度减小、张力不变 →人类运动先等长、后等张 ---------------------------------------------------------------------------------------------------------...